稻水象甲生态防控技术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稻水象甲生态防控技术研究.doc

稻水象甲生态防控技术研究 摘要:稻水象甲是我国的检疫性害虫疾病,是由国外传入我国的。其存在与产生的危害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简要概述了该害虫在我国的入侵、存在和危害,并对如何加强该虫的检疫防治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稻水象甲;入侵危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2-16-1 1 稻水象甲 1.1 存在 稻水象甲又名稻水象、稻根象,被我国列为全国二类检疫性害虫,其原产地在北美洲。1988年首次在我国的唐山市唐海县发现,目前在我国的多个城市相继出现。稻水象甲食性复杂, 寄主范围非常广泛。Okada论述在美国成虫取食的寄主植物有7科、56属、76种, 幼虫可取食的有5科、18属、22种。在日本,成虫取食的植物有86种,幼虫可以在22种植物上进行取食。水稻是稻水象甲最重要的寄生植物,其次则是禾本科、泽泻科、鸭跖草科、莎草科、灯心草科杂草。 1.2 入侵 稻水象甲的传播方式非常广泛,可以通过稻谷、稻秧、稻草及制品进行传播,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寄生植物和交通工具进行传播。1976年进入日本, 1988年扩散到了朝鲜半岛,我国河北省唐山市于1988年首次发现了稻水象甲,北京清河发现于1990年。到1997年,稻水象甲已经在我国8个省市的54个县出现,有超过310000hm2田地遭到破坏。稻水象甲成虫在飞时可以借助气流迁移10000米以上,同时,它还可以借助水流进行传播。寄主种类繁多,危害面广。成虫蚕食叶片,幼虫危害水稻根部。危害秧苗时,可将稻秧根部吃光。 1.3 特征 稻水象甲成虫体长2.6~3.8mm,体壁呈现为褐色,其上有灰色鳞片相互密布连接,在前胸背板和鞘翅的中区则没有鳞片,其色呈暗褐色,喙端部和腹面、触角沟两侧、头和前胸背板基部、眼四周、前中后足基节基部、腹部三、四节的腹面及腹部的末端被覆黄色圆形鳞片。喙和前胸背板长度大约相当,略呈弯曲,其形状近于扁圆筒形。触角为红褐色而生于喙中间之前,柄节棒形,触角棒呈倒卵形或长椭圆形,分为3节,棒节光亮无毛。前胸背板宽大于长,两侧边近于直,只前端略收缩。鞘翅明显具肩,肩斜,翅端平截或稍凹陷,行纹细不明显,每行间被覆至少3行鳞片,在中间之后,行间一、三、五、七上有瘤突。腿节棒形,不具齿。胫节细长弯曲,中足胫节两侧各有一排长的游泳毛。雄虫后足胫节无前锐突,锐突短而粗,深裂呈两叉形。雌虫的锐突单个的长而尖,有前锐突。稻水象甲有两性生殖型和孤雌生殖型,发生在中国的均属孤雌生殖型。卵长约0.8mm,其形状为圆柱形,两端为圆形,略显弯曲,其色为珍珠白色。老熟幼虫体长约10mm,白色,无足,头部褐色,体呈新月形。腹部2~7节背面有成对向前伸的钩状气门。蛹白色,大小、性状近似成虫,安在似绿豆形的土茧内。 1.4 危害 稻水象甲为外来物种,是国际公认的最具毁灭性的水稻害虫之一,此虫幼虫食根,成虫食叶,以幼虫的危害最为严重,可对水稻造成极大的危害。使水稻的根系及分蘖减少,延迟水稻的生长发育,成熟期延迟,严重时可使水稻停止生长,整株死亡,一般将会造成减产20%~30%,严重的达到50%以上。 2 稻水象甲的生态防控 2.1 加强产品检疫 稻水象甲的传播方式多样,可随着稻谷、稻秧、稻草及其制品进行传播,所以我们要加强对水稻产品的检疫,从源头上杜绝稻水象甲的传播。在稻水象甲的疫情区,要严格禁止调运稻谷、稻秧、稻草及其制品,彻底销毁稻水象甲用来寄主的植物。加强对从疫区进来的车辆、货物及包装物、填充物检疫,对发生疫情的地区,一定要对通往外界的道路及周围的水田和草丛进行定期的检疫调查,建立监测网点,进行常年的疫情监测。对确定发生疫情的区域要进行封锁、防治,加强哨卡管理,严格执行调运检疫操作规程,防止随寄主植物及交通工具等传出疫区。 2.2 物理防治 (1)稻水象甲喜光,可以设置黑光灯,利用其趋光性的特征,进行诱杀;也可以建立诱杀田,在夜间点灯使稻水象甲集体产卵,进行集中消灭。 (2)在发生区早、中、晚稻收割后,焚烧全部稻草,并在中、晚稻收割后,拔除禾蔸,铲除周边杂草全部焚烧。 (3)实行水旱轮作,恶化稻水象甲生存环境。 3 蓄养天敌 保护青蛙、蟾蜍、蜘蛛、蚂蚁、鱼类等天敌,利用天敌捕食稻水象甲。 养鸭控虫,水稻移栽后10天,投15日龄鸭苗,每亩15~20只。 4 储备技术群防群治 设置实验室,对稻水象甲进行研究,观察和记录稻水象甲的食性、生长特征、繁殖规律等各种现状,将治理稻水象甲有效的方法进行集中、推广,为稻水象甲的防治做出更多的努力。 5 总结 生态防控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和生物的方式对害虫进行诱杀、阻隔或利用天敌进行灭杀,杜绝病虫害传播发生的综合技术。集成推广生态防控技术,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改善品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简单而有效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