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式烹调的营养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中式烹调的营养学.doc

论中式烹调的营养学 摘要:中式烹调历史悠久,并且以品种丰富、风格独特、流派众多、营养丰富而享誉全球。如今,中式烹饪已然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讨论和分析了中式烹调的营养学,探讨食物营养在烹调过程中的保留之道。 关键词:中式;烹调;营养学 1 中式烹调的概述 中式烹调的历史久远,早在嗣后的《吕氏春秋?本味篇》中,就有对中式烹调的描述:“调和之事,要以甘酸苦辛成,先后多少,甚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不能喻,故久而不弊,蒸而不焖,甘面不哝,酸而不酷,威而不减,辛而不烈,沾而不薄,肥而不腻。[1]”中式烹调能够合理的保存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式烹调已经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食物烹制体系。 2 中式烹调的方式 中式烹调,就是根据不同原材料的特性以及所含营养的不同,通过合理的搭配组合,再加上合理的烹制手法,尽量保持膳食中的营养成分,以满足人体合理营养的目的。中式烹调的手法有很多,总体说来,常见的烹调方式有蒸、煮、炖、炸、腌、凉拌等。 其一,蒸。蒸起源于炎黄时期,特点是将食物原材料以蒸汽为传热介质进行烹制,由于蒸菜原料内外的汁液不会大量挥发,所以蒸出来的食物既有鲜味,又有营养,比如茶清银鳕鱼、高笋刺参都采用清蒸方法烹制。 其二,煮。这是常见的一种中式烹调方法,口味以鲜香为主,有的滋味浓厚。中式烹调认为,为了保持蔬菜中水溶性维生素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蔬菜不能煮太久,而菌类食材则富含蛋白质、各种氨基酸及矿物质,可溶解蛋白质、氨基酸,使汤品口味鲜美,营养容易吸收。养生宴中的渔家狮子头、鲜菌汤,都选用煮的烹调方法。 其三,炖。就是用文火慢慢熬,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有效地溶解在汤水中,易于人体消化和吸收。养生宴中宫廷普洱虫草汤、观音御翅、普洱寿参汤等主汤的汤底都是煲制的。 其四,炸。就是用热油进行加热烹制,使成品具有外脆里软的特殊质感。像我们常见的炸油条就是运用炸的烹调方法制成的。 其五,腌。就是运用渗透压的原理,用盐腌制食品,使其达到特殊风味及利于长期储存。常见的食品有四川泡菜、腊肉等。 其六,凉拌。主要针对的是凉菜,选料主要为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可最大程度地保持营养素不被流失。凉拌黄瓜、凉拌木耳等都是常见的凉拌菜。 3 中式烹调中的营养学 中式烹调特别注意将食物中的营养素的损失降到最低,提高营养成分在人体中的利用率,下面以常见的米面类食品、蔬菜类以及动物性食品烹制中的营养学为例进行分析。 首先,米面类食品。米饭在淘洗过程可使水溶性维生素和无机盐类受到损失,各种营养素的损失随搓洗次数,浸泡时间、淘米水温的提高而增加。因此,做饭只须将米用水冲洗2~8次即可,并最好采用煮焖的方式以尽量减少米饭中营养成分的流失。 煮面条、饺子时,很多营养成分都会进入汤内,喝汤能够减少这类营养素的损失。在炸面食时,尤其要注意温度,一般油炸食品,如温度不超过200℃,烤制过的脂肪对健康并无危害。 其次,蔬菜类食品。蔬菜主要含有大量水溶性维生素和无机盐,蔬菜是一种相对比较难以烹调的材料,因为蔬菜的种类、切的大小、形状、加热方式和时间长短不同,营养成分也会有很大的不同。蔬菜的烹调方法最好是用急火快炒,这样维生素损失少,而且,据国内一些学者的实验观察,抗坏血酸的保存率可达60~70%,胡萝卜素的保存率达到76~94%。如果炒菜时再加以少许淀粉或肉汤,则对蔬菜中的抗坏血酸更具有稳定作用,它可提高抗坏血酸的保存率16~32%[2]。炒菜的锅也要用铁或铝锅,以尽可能的保证蔬菜中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最后,动物性食品。肉类食品烹滴方法一般有红烧、清墩或快炒。这三种方法以清墩时硫胺素损失最多,达60~65%;蒸时硫胺素损失约45%,炒肉时损失较少,仅为13%左右。核黄素在蒸肉丸子时损失约87%;清擞、红烧时约损失40%;炒肉丝损失最少,仅20%[3]。因此,做荤菜可尽量采用急火快炒的方法,骨头应设法拍碎做汤,并可加醋少许,以促进钙的溶解。 4 结束语 中式烹调十分重视食物中营养成分的保留,中式烹调的营养学独成一绝,值得人们去探索。正如美国著名的民俗家森纳博士所说:“在烹饪方面,中国显露了比任何其他文明都要伟大的发明。” 参考文献 [1] 赵兰生.饮食要讲究科学[J].食品与健康.2010年05期 [2] 马杰.唐星素.川菜营养、烹调技术研究与开发[A].四川省营养学会2000年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摘 要汇编[C].2000年 [3] 李效敬.刘衍奎.对中华饮食文化的认识[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C].2010年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