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学者—古建筑.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岭南学者—古建筑

岭南学者—古建筑 岭南古为百越之地,由于受地理位置、传统文化等影响,岭南地区的古建筑具有其独特的特色。岭南的古建筑,是建筑与岭南园林的有机结合,建筑有轻巧通透的体形,富有岭南传统文化的韵味。本单元的古建筑出发,通过对东华里、三水大旗头村、祖庙、岭南四大名圆等古建筑的介绍,详细阐述岭南的各种建筑历史、类型、特点和风格。 结合东华里、三水大旗头村、祖庙、岭南四大名圆等古建筑,了解岭南的建筑的历史、类型、特点和风格。 通过收集资料,小组交流,介绍岭南的建筑风貌,古建筑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 通过了解岭南各种古建筑的历史、类型、特点和风格,体会岭南文化特色,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东华里是珠江三角洲乃至整个广东省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城镇街道“杨伍街”,在禅城区福贤路,以清初聚居此地的杨族和伍族姓氏命名。其后,两族相继衰落,房产逐渐转卖与他姓,至清乾隆年间改为“东华里”。嘉庆、道光年间,骆氏家族搬入东华里。该族中的骆秉章当时在朝中为协办大学士、四川总督,曾对该里后半段北侧宅第大加修葺改造,将屋宇建得更为规整美观。清末,华侨富商招雨田家族又迁入该里。招雨田为市郊澜石石头乡人,初经商于佛山,后转香港创“广茂泰”洋行,发家成巨富后,将其东华里中段南侧的宅第进一步改建装修,遂成目前之面貌。 东华里内街长112米,街首闸门楼尚存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的石刻街额,街道宽阔畅通,花岗岩铺砌的路面洁净平整。街内两旁的宅第俨然清代旧貌,因历来是官家富户所居,故无论建筑形式或装修,均极为讲究。巷内住宅,排列整齐,格式统一,均锅耳式封火山墙,“三间两廊”式平面布局,室内设置除个别略有改动外基本为旧貌。 三水大旗头村 三水区乐平镇郑村,当地人又称之为“大旗头村”,是粤中地区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清代村落,至今保存完整。该村是一个祠堂,家庙兼备,聚族而居的建筑群,内部布局采用广东民居典型的“三间二廊”式。前临半庙方圹,圹基砌以石坎,突出部份状如壶嘴;圹边有一笔形古塔——文塔;塔下有两方石;大者高三尺许,形如砚,小者方块状如印,组成一个明显的“文房四宝”齐全的人文景观,寄希望后代·“读书做官”之意。  郑村的建筑群密集而整齐,小巷纵横,棋盘式的建筑布局具有便利交通,又有防火通道的作用。每小巷建有闸门楼,是防盗设施。郑村的下水道排水系统非常合理,所有屋檐的雨水排到天井小巷由“渗井”泄入暗渠,经暗渠全部排人水圹。小巷全部以条石铺砌,方便清理暗渠和疏浚作下水道。郑村的房堂全部建成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分房”过程,这体现了粤中民居的家族繁衍的历史。随着一房一房分下去,每分一房人建一幢房屋建了房屋又建祠堂,家庙,久而久之,形成一片整齐、统一、密集的村落建筑群组。祖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城区,据传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名“北帝庙”。原建筑于元代末年被焚毁,明初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因“历岁久远,且为(佛山)诸庙首”而被称为祖庙,1962年划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祖庙建筑群占地3500平方米,由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的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建筑物组成。清代建立地方行政机构之前,祖庙是处理地方事务的议事场所,异於一般神庙。它的建筑乃至装饰、陈设,全部由各行业捐奉而成,且大多是本地生产。佛山历史上著名的铸造、制陶手工业,其产品在祖庙有典型的表现。建筑的精巧瑰丽也反映着古代佛山的繁华。它是佛山的一份珍贵历史遗产。因此,一些前来参观的外国朋友将祖庙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东莞可园 东莞可园位于东莞市城区博厦,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前人赞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它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为莞城人张敬修所建,此人以例捐得官,官至广西按察,后被免职回乡,便修建可园,三年后竣工。可园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外缘呈三角形,园内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间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其建筑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砖结构。最高建筑可楼,高15.6米,沿楼侧石阶可登顶楼的邀石阁,四面明窗,飞檐展翅,凭窗可眺莞城景色 它虽是木石、青砖结构,但建筑十分讲究,窗雕、栏杆、美人靠,甚至地板亦各俱风格。它布局高底错落,处处相通。曲折回环,扑朔迷离。基调是空处有景,疏处不虚,小中见大,密而不逼,静中有趣,幽而有芳。加上摆设清新文雅,占水栽花,极富南方特色,是广东园林的珍品。可园创建人张敬修,金石书画,琴棋诗赋,样样精通,又广邀文人雅集,使可园成为清代广东的文化策源地之一。 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位于广东番禺南村镇东南角,是清道光年间举人邬燕山为纪念其祖父邬余荫而建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建成。该园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