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良骁将扬威淮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彝良骁将扬威淮南.doc

彝良骁将扬威淮南   阅读提示 罗炳辉,男,汉族。1897年12月22日生于云南彝良县偏坡寨。1916年加入滇军,1922年参加北伐时任营长。1929年7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率吉安靖卫大队起义后编入工农红军,先后担任团长、军长、军团长,参加了五次反“围剿”,率红九军团参加长征,行程达四万里。抗日战争期间,先后担任新四军一支队副司令员,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第二师副师长、师长等职,率部在皖东、淮南地区同日伪军作战,在开创、建设淮南抗日根据地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被根据地军民誉为“军神”。   1939年7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决定,以第四支队第八团为基础,成立新四军第五支队,罗炳辉担任了司令员,周骏鸣任副司令员。五支队的成立,并不为国民党政府承认,不发给薪饷、枪械,也不充实兵员,困难可想而知。可是罗炳辉没有退缩,他从旧的营垒中杀出,对国民党的认识更深刻,他说:“我们不指望国民政府,抗日要立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越困难、越危险,越要拿出办法,这是共产党员的天职。”   8月,罗炳辉率第五支队进入淮南津浦路东,在来安、半塔集、自来桥、张公铺、汊涧和竹镇一带开展活动,召开群众会、士绅座谈会,宣传抗日救国、抗日必胜的道理,组织抗日武装力量,对日伪展开各种形式的斗争。   来安位于津浦铁路南段的东侧,是苏皖边境上敌我争夺的一个军事要点,屡被日军侵占,城里老百姓受尽蹂躏,听说新四军来到江北,都悄悄议论:抗日的新四军怎么不快点冲到来安城里?狠狠地打这帮敌寇!罗炳辉也在寻找打来安城的战机。   来安城里有一支打着“忠义救国军”旗号的韩德勤顽军。大队长暗中和日军勾结,副大队长叶品山和他有矛盾,受不了他的气,就偷偷派人找到新四军。表示想弃暗投明,拉队伍过来加入新四军。罗炳辉派营长程启文去执行收编任务。   程启文带着委任“叶品山为新四军游击第二大队大队长”的委任状,找到叶品山时,叶品山咧着嘴笑得合不拢,点头哈腰地说:“程长官,我把弟兄们全叫来交给你。”接着,共出来30来个小痞子兵,十几条杂七杂八的枪。   程启文心中那个火呀,直往上窜:“不是说有几百支好枪,百十号人吗?怎么就这么点毛人破枪?叶品山这龟孙子,为了骗官做,竟不说实话。罗司令员居然还相信他,委任他当什么大队长!”   回来后,程启文对着罗炳辉司令员生了好一会儿闷气。   不曾想,罗司令员不气不恼,还笑咪咪地拍着程启文的肩膀,叫他坐下来谈:“叶品山不讲真话,这是我早就料到的。”   “既然料到,你还给他当大队长?”程启文更生气了。   “但是,他愿意来接受我们的收编,这就是可利用的条件。我们争取他过来,是要分化瓦解来安城里的敌人。不是在乎他的枪多少、人多少,瓦解一部分顽固势力,就减少一部分摩擦,减少一份抗日的阻力么。”   程启文听了这话,气也消了。   “再说,我们把他的这点人争取过来,改造过来,还可以用他们做火种,打游击,搞扩军,小队伍也可以发展成大队伍呀!”   程启文脸上有了笑意:“嘿,罗司令员……”   “报告!”派出的特务营战士侦察回来了。   一打来安,先伏击,再夜袭,收复县城,痛击日本侵略军   攻打来安的计划在罗炳辉的心中酝酿着。他在谨慎思考着出兵的最佳时机,既不能打急了,又不能打慢了,正如兵书上所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9月3日夜,细雨蒙蒙,一条条黑影向来安方向运动,土路在战士们脚下沙沙作响。黑暗中命令传来:“放轻脚步,散开。”队伍迅速分为两路,一路往来安城西南,一路去来安城西北,神不知鬼不晓地埋伏下来。   9月4日黎明来到,太阳出来了。敌人没有动静。太阳升到半空,过了中午,敌人连影子也没有,有的战士着急起来,嘀嘀咕咕说着什么,啃了点干粮后,侦察员飞奔而来:“来了!”   果然,从张八岭方向慢慢吞吞地过来日军一个大队和伪军两个大队,足有800多人,走在头里的敌人把太阳旗挑在枪头上扛着,懒懒散散地向来安走来。   战士们趴在山坡上,在草丛中隐蔽着,只等敌人进入埋伏圈。9月的天,正热着,敌人拖拖拉拉地走着,有的敞着怀,用衣衫不停地扇着风;有的把枪背带吊在肩上;有的嘴里啃着萝卜解渴,丝毫没有想到一张火力网正等着他们。   800多人的队伍一步一步地往前蠕动,战士们拨开草丛,看清了日本鬼子的仁丹胡子,帽垂飘飘荡荡,伪军张着大口,直喘粗气。战士们把一切都看在眼里,把仇恨集中在枪口上,只等命令一下就扣动扳机。   近了,更近了,罗炳辉还不发命令,战士们紧张得手心汗都出来了。   转瞬间,罗炳辉胳膊使劲往下一挥,压低嗓子一声断喝“打!”   路西南和路西北的两支部队一齐开火,机枪、步枪、手榴弹,在敌人队伍中大开花。日伪军遭到突然袭击,一时没闹清怎么回事,只得到处躲藏,日军一个大佐军官定了定神,组织伪军向新四军射击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