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包拯》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VIP

七年级语文下册《包拯》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语文下册《包拯》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传”是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司马迁创设纪传体史书编写体例,此后历代以为著史正例,正史都采用纪传体的形式。一般来说,“传”主要叙述传主的生卒、地望、职官、生平事迹等内容。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很服气。 1、第一段写了件什么事?体现了包拯的什么性格?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破获割牛舌案 聪明机智 语言简洁,运用语言描写体现人物性格 2、语言描写写出了他办事的什么特点? 第一句:表现出包拯成竹在胸; 第二句:写他看穿盗贼伎俩,并先发制人,使其惊恐万分,顺利破案 1、第二段写了件什么事?和第一段比较,本段有何特点? 严格控制上贡端砚的数量,并没有接受一方砚台的馈赠。 写得比较概况 2、包拯为官廉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A、他坚决、有效地堵死了官吏用来趋炎附势的 源头。 B、“从我做起”“岁满不持一砚归” 这段写了件什么事?与前两段相比,本段有何特点? 出使契丹,写出了他巧言善辩,不辱使命的爱国之心。 写法上与第一段相同,描写具体,通过人物语言突出人物性格。 阅读 P 4-5 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四段:写人们对他的看法和评价 第五段:写他为官刚直不阿,不巧言令色,对亲人朋友不结党营私,在生活上从不奢侈,保持朴素之风,最后写他对后世子孙的训诫。言语中肯。 纵观全文,看一看作者在结构安排和表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结构:全文共五段,每段重点写人物的一个性格特点,有详有略。 表现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人物鲜明性格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概括描写: 具体描写: 相互配合,富于变化 5、拯性峭(严峻)直,恶吏苛刻,务(追求)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忠厚宽恕)也。与人不苟合(随意附合别人),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和)孙也。” ——克己奉公 想 一 想 阅读P3 ( 1、2、3、5 ) ( 4 ) ( 2、 4 、5 ) ( 1、3 ) * * 语文版七年级下期第27课 包拯 公元999--1062 我国传记文学产生较早,如《史记》的《本记》、《世家》、《列传》等。 拒 礼 诗 包 拯 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叨功。 操劳本是份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此诗为包拯的拒礼诗。时值六十大寿,吩咐儿子包贵概不收礼,不想太监携皇帝的寿礼来了,太监写诗“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天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应”,于是包拯回此诗以表心意。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题 郡 斋 壁 包 拯 包拯字希仁,宋庐州合肥人。公元1027年中申科进士。公元1043年任监察御史,后任天章阁待制知谏院,龙图阁直学士,河北转运使。后因保荐官员有失而被降为兵部员外郎、池州知州。1O56年复官刑部郎中,知江宁府,同年又擢升为司郎中,权知开封府。期间他改革诉讼制度,民心大悦。“威名大振,贵族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童稚妇女亦知其名,京师谚云: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公元1O59年,仁宗遂命拯为枢密直学土,权三司使。公元1061年任枢密副使。同年卒,追谥孝肃,赠礼部尚书,奉诏陪葬于永定陵西北(河南巩义)。包拯一生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廉洁奉公,对子女要求更严。著有《包孝肃奏议》等十五卷传世。  赵朴初所书包拯家训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昭后世。 安徽合肥包公祠蜡像 合肥包公故里 合肥包公墓 开封包公祠 广东肇庆包公祠 你了解哪些包拯的故事? 说一说 记一记 ---本文节选自《宋史·包拯传》,属于人物传记。 ---脱脱,元代政治家、史学家。施政期间,革除旧政,减免赋税,选儒臣以劝谏。内外皆称其为贤相。 主持修纂辽、金、宋三史,均列为中国的二十四史内。 杀而鬻之 徙知端州 闻者皆惮之 与人不苟合 死不得葬大茔中 写一写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译一译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当天长县知县。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 1、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掌管)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只管)归,杀而鬻(卖)之。”寻(不久

文档评论(0)

kjm32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