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中的反例教学.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初中数学中的反例教学.doc

浅谈初中数学中的反例教学 摘要:数学中的反例,是指符合某个命题的条件,而又不符合该命题结论的例子。说得更简洁一点,反例就是一种指出某命题不成立的例子。举反例是一种证明的特殊方法,它可证明“某命题不成立”为真。反例推动了数学学科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反例因其简明、直观、说服力强等突出特点,决定了它在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恰当地运用反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反面去思考问题,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灵活性、发散性和创新性,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例教学。 通过不断学习和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加之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谈谈初中数学中用到的反例教学。 一:实数与代数式中的反例教学 我在讲授《实数》时,判断:两个无理数的和一定是无理数。学生们马上做出判断,并举出几个反例如π与-π;根号2与负根号2,它们的和都等于零是有理数。这些反例的共同特征是:互为相反数的两无理数和为有理数,这样的反例有无数个。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地问:两个无理数的积一定是无理数吗?通过对这些问题作更多更深入的一些研究,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还可以加深对有理数、无理数概念的理解,弄清有理数和无理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举反例,使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如: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出理由。 解:(1)是假命题。  取,则, 但。即 具备 的条件, 但不具备命题的结论,所以此命题为假命题。 同理:(2)中取,(3)中取,可知(2)(3)也均为假命题。接下来,可以接着提问:这样教学不仅使课堂氛围活跃,更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亲身体会到0是正数、负数的分水岭,也能加深对绝对值代数意义的掌握。 二:反例在方程中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明确一元二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1)方程两边都是整式;(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在讲完这一概念后,教师可以马上举出一些反例,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若不是,让学生说明理由。以此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显然方程(1)、(3)、(4)(6)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因为(1)式不是方程,方程(3)含有两个未知数,(4)的左边不是整式,方程(6)的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3,这些都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不相符。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判断不出来,特别是方程(1)、(4)、(5)容易出错,因此,可以在这里先带领学生简单地复习一下整式和方程的概念。对于方程(5),应注意提醒学生其中的π是常数而不是字母。这样,当教师结合这6道小题再次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三个条件时,学生就会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样的方程才是一元二次方程。 三:几何中的反例教学 我在教学《正多边形和圆》时,设计了一个问题:各边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一定是正多边形吗?各角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呢?如果是,说明为什么,如果不是,举反例说明。学生们都知道:各边都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为了加深学生对正多边形的一些性质的理解,我从反面进行巩固。显然,各边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的各角也相等,它是正多边形,各角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不是正多边形,例如矩形等。 又如:《四边形》中,为区分各四边形的概念。可设计此题: 抢答: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如果错误,请说明理由。 对角线互相平分且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对) 2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对) 3 邻角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错,可以是矩形) 4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错,一般四边形满足一组邻边相等但不是菱形) (5)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对) (6)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错,可能是矩形) 同学们情绪高涨,迅速动手动脑,到第(4)题时,个个争相画图演示。数学反例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个调节器,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引进一些反例或适当地引导学生构建反例,往往能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质的飞跃,帮助他们巩固已学知识。 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常常容易混淆或忽略它们的某些本质属性,尽管教师反复强调,学生还是容易出错。如果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能够适当地举一些反例,通过反例来加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时,其中的一种方法是“有一个角和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这里,必须强调“夹这个角的两边”。因此,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有一个角和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由于和教材中的定理不一致,大部分学生肯定会回答说“不一定”,这时教师继续追问“你能举出一个反例来说明吗?”即让学生用反例来说明命题“有一个角和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是错误的。在学生讨论时,教师提示:“可以画出图形来说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