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相声一起品读6年的文化.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跟相声一起品读60年的文化 引子 相声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我自己就是一个相声迷,从小时候就开始听,北京文艺台FM87.6每天的《空中笑林》节目,一听就是十多年。听过的相声成千上万不敢说,反正大部分的经典还是品味过的。 相信和我一样喜欢相声的人不在少数。为什么大家对相声这么喜爱呢?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相声贴近生活,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共鸣一产生,“包袱(笑料)”才能抖响。相声作为传统曲艺形式,已经伴随我们走过了数十个春秋。既然相声反映生活,那么通过这些经典段子,来解读我国六十年来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历程,想必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 解放前,旧势力的抗争与传统文化的交织 【人物示例】 侯宝林、刘宝瑞 【名段示例】 《关公战秦琼》、《八扇屏》、《卖布头》 【经典台词】 “是那个关公的本事大还是秦琼的本事大?”“他们两个……没比过。” “今天让他们比比,来个‘关公战秦琼’。”“老太爷,这出戏我们不会。” “不会?那全别唱了!全不让走,饿你们三天,看你们会不会!” ——《关公战秦琼》(侯宝林、郭启儒) 【解读】 解放前,尤其是20~30年代,我国处于旧势力的统治时期,革命正处于萌芽阶段,军阀混战,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当中,艺人更是穷困潦倒,苦不堪言。那时的艺术家根本不像现在一样是受公众尊重的人物,而是有钱人家炫耀自己的装饰品,甚至是供人玩耍的奴隶。上面的台词,寥寥数语,既讽刺了当时官僚愚昧无知、仗势欺人的丑恶嘴脸,又反映出艺人毫无尊严、受人摆布的悲惨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相声艺人在发扬文化的同时,也拿相声作为武器,来抨击当时的社会现象。《韩复榘讲演》、《风雨归舟》等传统相声也是很好的例子。 旧社会并没有什么新鲜的事物而言,国内时事和政治也就如此。而当时通信也不发达,没有人会知道国外发生了什么,所以诸如二战之类的题材肯定不会编到相声中去。从文化角度看,电影、歌曲等艺术形式还不是很普及,流行的大概也就有京剧、史话和古诗文了。于是这些东东便成为了传统相声素材的主要来源。当时一般的百姓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也就是听戏、做诗、写文章,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除了时政,也就是野史,没人会去讨论牛顿定律或者巴黎公社,所以相声以这些为题材也容易引起共鸣。侯宝林的很多相声就是和京剧挂钩的,估计也是为了满足当时戏迷们的胃口,像我这种京剧盲听了不但没有找到任何可笑之处,反而有一种代沟的感觉。刘宝瑞的相声,像《珍珠翡翠白玉汤》、《君臣斗智》等等有浓厚的历史气息,对了解古代历史背景有很重要的作用。 ? 建国初期,政治形势与传统美德的交织 【人物示例】 姜昆、李文华 【名段示例】 《如此照相》、《祖爷爷的烦恼》、《我与乘客》、《打针》、《我的改革》 【经典台词】 1. “让他们毫无顾虑地生?满怀豪情地生?您算算,一对夫妻生两胎,一百年后咱们国家十四亿。生三胎,四十二亿。四胎,一百亿!到时候您啊,子孙满堂,连名字您都记不住啊!” “恩……那就给他们编号吧。” “估计那时候也就只能编号了。嗯……比如您生儿子,叫索尼怎么样?索尼一、索尼二、索尼三、索尼四,四个索尼儿子;孙子叫松下,松下1~松下16;重孙子叫TDK,TDK1~TDK64。有一次您正午休呢,门一开,TDK1进来了。” “哦,我那大重孙子,他来我这儿干什么?” “来您这度蜜月结婚,没房子啊,现在人口这么多,居住都成问题了。” “那让他们在这儿度蜜月,我去邻居那儿找地儿去。” “哎哟,您还找地儿……我告诉你,家家四代同堂!你们家有64个TDK,人邻居家还有72个雅马哈呢。” ——《祖爷爷的烦恼》 2. “劳驾同志,我上车。” “你上去,我下来,你管卖票啊?” “我的点要晚……” “知道晚不早点起,家里被窝哪儿那么热乎啊?挺大岁数老守着窝睡懒觉,瞧您那点出息!” “我说你这服务态度可不好……” “你找好的啊!瞧我服务态度不好,想法儿把我调走,我正不愿意干呢,认识人事科的么?” “得了,我上车!” “你早该这样!前面那大胖子你也不争气,你让他贴你这么近啊!你早上吃那俩水萝卜哪儿去了?你那点本事我知道,运运气,打一个臭萝卜嗝不就把他熏下来了吗?” “这主意多损啊!” “您说,就这几句话,您工作起来一天情绪好得了吗?” “看来,这不光是服务态度问题,这个人缺乏最起码的道德教育,也是社会不良风气造成的。” ——《我与乘客》 3. “为人民服务,同志,我照张相。”“要斗私批修,您要几寸?” “革命无罪,三寸的!”“造反有理,您拿钱吧!” “突出政治,多少钱?”“立竿见影,六毛三。” “批判反动权威,给您钱。”“反对金钱挂帅,给您票。”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谢谢!”“狠斗私字一闪念,不用啦!” “灵魂深处闹革命,在哪儿照哇?

文档评论(0)

ptaosq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