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时作业(三十七)
一、选择题
1.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 )
A.蛋白质分子多样性 B.核酸种类多样性
C.DNA分子多样性 D.氨基酸分子多样性
解析:蛋白质是生物性状的体现者,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直接决定了生物多样性;DNA或核酸是决定生物多样性根本原因,氨基酸分子多样性可决定蛋白质的多样性。
答案:A
2.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表。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植物种类 植被覆盖率 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 改造前 20种 10% 狗尾草、艾蒿、蒲公英 改造后 30种 25% 菖蒲、芦苇、睡莲 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
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
解析:改造的目的是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答案:D
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就地保护
B.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D.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解析:大熊猫迁移到其他地方属于迁地保护,A项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项错误。森林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D项错误。
答案:B
4.(2013·江苏省南京市高三模拟考试)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促使物质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C.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D.生物之间的捕食离不开信息传递
解析:A错误,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不完全相同;B正确,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动力;C正确,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碳循环。
答案:A
5.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
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实际上就是生态功能。
答案:B
6.草甘膦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除草剂,能不加选择地杀死各种杂草和农作物。将抗草甘膦基因转入油菜中,使油菜能抗草甘膦。在转基因油菜种植多年后,调查发现在公路边的野生油菜有80%含有抗草甘膦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野生油菜体内的抗草甘膦基因主要源自转基因油菜的花粉
B.80%的野生油菜体内出现抗草甘膦基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含抗草甘膦基因的野生油菜是经自然选择进化出的新物种
D.大量使用单一除草剂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物种多样性
解析:转基因油菜花粉的基因组中,含有抗草甘膦基因,可能通过受粉过程传递给其他油菜,A正确;在野生油菜繁殖过程中,没有使用草甘膦进行选择,B错误;含抗草甘膦基因的野生油菜和不含抗草甘膦基因的野生油菜之间没有形成生殖隔离,C错误;草甘膦杀死各种杂草和农作物,会降低物种多样性,D错误。
答案:A
7.(2013·开封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右图a~d表示不同的生物含义,M代表相关指标的高低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若M表示种群密度,a至d表示同种生物的四个种群,则种内斗争b最激烈 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至d表示同一条食物链中的四个种群,则a是最高营养级 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至d表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是c 若M表示物种的丰富度,a至d表示不同生态,则a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A. B. C. D.
解析:种群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能量逐级递减,a是最高营养级;基因多样性越丰富,适应环境能力越强,越不易被淘汰,所以a最易被淘汰,b最不易被淘汰;物种越丰富,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所以b最强,a最弱。所以正确的是。
答案:A
8.梅托斯于1970年提出了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如右图)。根据模型分析,人口激增不会导致( )
A.土地资源利用过度,不能继续加以使用,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B.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工业产品的产量也随之下降
C.环境污染严重,进一步加速了作物的减产,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
D.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地球毁灭
解析:虽然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但地球不一定会因此而毁灭。
答案:D
9.(2013·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