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绪论:中国古代说的民族传统
绪论:略论中国古代小说的民族传统
——以西方小说为参照系的思考
中国古代小说有着独特的民族传统。当然,这种独特性是与世界其他民族的小说传统相对照而存在,如果孤立的考察,不容易说得清楚。为了讨论的方便,我们试以西方小说作为参照,做一个大略的比较分析。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全面的过细的精确的分析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只就几个主要的方面进行一下探讨。
一、中国古代小说以散文叙述为主体;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先后发生,相互影响和不平衡发展。这是古代小说史变迁的一大特点。
西方小说源于神话,古希腊游吟诗人和诵诗人在神话的基础上编为史诗。史诗的这种诗体叙事影响很大,直到中世纪发生的骑士传奇小说也还是诗体的。所以虽然西方散文体小说早在古罗马时代就有了阿普列尤斯的《金驴记》,但它的主流很长时期一直是诗体小说。直到到14世纪中叶,随着意大利薄伽丘的《十日谈》出来,散文体小说才逐渐崛起。然而晚至19世纪英国拜伦的《唐璜》、俄国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等名著,也还是诗体小说。所以,韵散并行,由诗体演化为散文体,是西方小说文体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发展则不然。中国很早就提出了“小说”的概念。“说”,《说文》释为“悦怿”、“谈说”,东汉刘熙4世纪至13世纪末,是欧洲的中世纪。那时欧洲小说盛行的是骑士传奇,“这种文学把贵族的精神气质和对爱情的崇拜结合在一起”,还远未成为市民的文学。但在中国,8 世纪时的唐代中叶就已有了“人间小说”(《唐会要》卷四),或称“市人小说”(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砭误》),亦即市民文学的白话小说。今天我们还能见到这类小说的钞本,如敦煌抄本《庐山远公话》(东晋名僧慧远)、《秋胡小说》、《唐太宗入冥记》等。所以,作为市民文学的小说,在中国要比西方早出现了几百年。这是唐代城市经济发达,思想又比较开放所造成的文学进步。具体原因中,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当时使印传佛教迅速中国化的寺院“俗讲”,它催化了民间讲故事的活动,进而形成为说话艺术。总之,与西方相比,中国较早地发展了具有市民意识和市民喜闻乐见形式的小说;并且因为源于说话的缘故,后世形成“章回”体裁,直至清亡,没有根本的改变。这无疑又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民族特点。
我们比较一下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的产生与发展,显然文言比白话的发达要早得多。当标志文言小说艺术成熟的唐代传奇小说兴盛之际,白话小说还刚脱胎于说话而萌芽。但是,宋代弥漫朝野的说话艺术很快推动话本小说崛起于说苑,并逐渐占据了中心地位。旧的成熟的文言小说的范式衰落了,新的白话小说的范式建立和逐渐完善起来。这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次最重大的历史变迁,在本质上是封建贵族文化的没落和市民文化的崛起壮大。
但是,这两种小说文化的关系,不仅是相互的对立和此消彼长,也还有相互的借鉴和补益。早期的白话小说几乎无不从前朝或当代的文言小说汲取题材和技巧。宋·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记宋代说话人须“幼习《太平广记》(宋初李昉等人奉旨而编的大型类书收集自秦汉至宋初一千多年的野史小说洪迈罗烨《智囊》、《古今谈概》、《情史》18世纪,中国“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西方小说中野心勃勃的资产阶级分子已迫使贵族人物步步退却了。而与此同时,中国还有纪昀等倡导笔记小说的复古潮流方兴未艾。历史在这里拉开距离并逐步拉大了距离。当我们充分肯定中国古代小说的悠久传统和伟大成就时,也不能不看到它身荷沉重的负担,在长途跋涉后已经是步履蹒跚,终于在近代到来的前夕无可奈何地落伍了。这就是为什么五四新文学运动起来,人们一面拿白话小说做打倒文言的武器,一面却又轻视它的价值,甚至于有人说:“从青年良好读物上面着想,实在可以说,中国小说没有一部好的,没有一部应该读的”(钱玄同《答胡适之》)。这当然是偏激的意见。但是,中国古代小说在内容和形式上没能及早突破古典的传统,乃是招致五四新文学家非难的根本原因。
二、中国古代小说张扬群体的价值,忽视乃至压抑个性;关注社会问题的解决,人际关系的协调,缺乏对人的内心世界的体察和探讨
人类是由个体组成社会而存在和发展的。在个人与社会的对立统一中,西方各民族自古比较注重个人的价值,进而强调个体的自由意志和权利。表现在文学上,就是更多地关注作为个体的人的命运。从荷马史诗“阿喀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伊利亚特》),到文艺复兴以来各种以个性自由、人的解放为反封建旗帜的文学流派,都贯穿着肯定自我的价值取向。即使在中世纪神学统治的时代,文学降为神学的侍婢,也还以企求个人得救的形式曲折表现了对自我的关怀。所以,虽然西方小说不乏对民族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颂扬肯定,但总的说来,远不如对个人名声、地位、财富、爱情、权力等更为关切。我们看西方历史上民族、国家之间的冲突并不比中国或世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