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回到马克思到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前沿.doc

从“回到马克思到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前沿.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回到马克思到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前沿

从“回到马克思”到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前沿 张一兵/蔡云 【专题名称】哲学原理 【专 题 号】B1 【复印期号】2003年08期 【原文出处】《东南学术》 福州 2003年03期第23~30页 蔡云 以下简称“蔡” :1999年,您的《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 一书出版,在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直到目前还在不断引起国内学人的许多争论。 张一兵 以下简称“张” :《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这本书,实 际上概括了我之前许多年的不懈追求。从1989年前后开始,我花了很长时间踏踏实实地 深入解读马克思的文本,力图在与马克思的直接面对中,实现从传统哲学解释框架向马 克思真实哲学视界的历史地回归,我认为这种努力是非常重要的。 蔡:我的问题就在这里。您在该书的序言中曾经指出,“回到马克思”是20世纪90年 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应该提出的口号,您认为这种回归是摆脱前苏联和东欧式马克 思解读模式的理论无根性的真正开端,这种种提法对学界来讲可以说是相当耳目一新的 。但是甚至在这本书引起的争论和反响还未平息的时候,我就注意到您自己的研究方向 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您的研究重点似乎已经从马克思哲学文本的解读转移到国外马 克思主义的研究上去了。该书在您的整个研究思路中仿佛具有一个分界线的意味,因为 从该书出版以后,您似乎就已经不再以“回到马克思”为研究的重心了。 张:首先应该说明一下,“回到马克思”这一努力到今天为止并没有完成。最近,作 为这一方向进一步的研究成果,我与蒙木桂合作的《神会马克思——马克思哲学原生态 的当代阐释》一书,即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主要对象是更广大的青 年读者。另外,我所主持的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团队,在MEGA2第四部分的马 克思早期经济学笔记研究方面,以及新编马克思哲学史稿方面都将形成新的重要学术成 果。当然,你的观察是准确的。从上一世纪末,我们已经将主要研究方向调整到当代国 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上来了。 蔡:因为我注意到,最近这些年,您突然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里异常活跃,发 表了不少论文。我想问的问题是,您在研究方向,或者说是研究重点上的这种改变的原 因和意义何在?能不能从这个问题出发对您近年来的研究思路做一个梳理 张:确实如此,在1998年之后,我的确把主要精力从对马克思文本的研究转移到对国 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上来了,不过实际上我的总体研究思路和方向并没有变,你所观察 到的这种所谓的分界,其实还是在同一个总体研究方向上不懈前进的两个理论准备阶段 而已。 事实上,我并非是在今天才开始“突然”关注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我初次遭遇西 方马克思主义是在读研究生的时候 上一世纪80年代初 ,其时正逢徐崇温先生第一次将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引入中国。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领域的一次具有重大意 义的延展,简单来说就是传统马克思主义研究对象的狭隘性一举得到改变,理论研究的 学术含量大大提高,也为后来的学人们开拓出理论创新的广阔的可能性空间。不过,那 时的我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远远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认识。当时我仅是直觉到一种深深的 震惊:研究马克思哲学还能这样出彩?在这种震惊的驱动下,我才开始了最初的文本阅 读。可是,早期的阅读总是囿于传统哲学解释构架的惰性制约,真有些像《哲学笔记》 开端时的列宁,我总是努力地在寻找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什么地方错了。 蔡:真有意思,早在二十年前,您就开始寻找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错处!而近年来您却一 直在质疑自己是否具有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权! 张:是的。当时这种否定性批判思考的正负坐标系是那个众所周知的教条主义构架。 毫无疑问,这个阶段的阅读既不系统精深,也失之盲目与不够成熟,不过阅读中倒也约 略感觉到一些力不从心,对我今后的思路有些启迪,可以说我后来所质疑的正是我当年 也怀有的那种阅读和评判态度。 在毕业之后的几年里,我静下心去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做了一个专题的研读,从时 间上看应该是在1985年到1989年间,这可以算是我正式开始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第一 个阶段。那个时期的研读成果是一篇近七万字的提纲式的东西,先是收在孙伯癸先生主 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与现状》第三卷中,有一编的篇幅,后来我又把这个提纲 扩写成了一本十七万字的小册子,即《折断的理性翅膀——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 一书。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感觉研究本身还是踏实的,积累下了数百万字的学术资料, 为后来的研究打下了一个重要的基础。不过,也正是在这本小册子完成不久,我开始反 省自己的研究思路,并且决定暂时把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进程搁置下来 那 大概是在1989年前后 。原因很简单,还是我多次提到过的那几个字——力不从心、窘 迫不堪。我再一次深刻地体会到自己从前就曾经感觉到的理论基础

文档评论(0)

sxa6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