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追寻北洋水师最后的踪迹之五 中国巡洋舰之恋(下).doc
追寻北洋水师最后的踪迹之五 中国巡洋舰之恋(下)
编后感:该连载过长,越来越像历史小说,与兵器装备和技术知识的普及相去甚远。萨苏虽是名人,也不应过分迁就。
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二十六日,“海琛” 号轮船抵达纽卡斯尔。当北洋水师的接舰官兵好奇地观望周围林立的烟囱时,自己也成了英国人注目的风景线。
池仲佑在他的日记中如是描述四月初三日“海琛” 号前往阿姆斯特朗工厂锚地的情景:“所过港内,有两铁桥横空飞渡。桥两层,上层火轮车之路,次层中走马车,栏外小路以备人行。桥高十余丈,以‘海琛’船桅八丈,过其下绰有余地。申刻到纽克所,夹岸土人聚观如堵。“
作为一个海洋国家,在英国,每一艘船进港都有着类似节日的气氛,“海琛” 号也不例外。这样的描述让人感觉身临其境,但不知在岸边迎候的英国绅士们得知自己被中国人称作“土人”的时候,心中会是什么感觉。
应该说这批中国官兵在异国的形象不会太好。就在他们抵达纽卡斯尔港口的次日,提督丁汝昌赶到码头登轮与他的部下们会合,也带来了一个噩耗——执掌国政的两宫太后之一的慈安太后钮钴禄氏在两周之前病亡。而按照清朝的规矩,死了太后,官民人等一律在二十七天内不许理发。
虽然经历了漫长的航程且不修边幅,这些来自远方的中国人依然让纽卡斯尔的居民们大感兴奋。鼎盛时期的大英帝国民众对于新鲜的事物有着足够的好奇。一纸请求书被送到了纽卡斯尔市政厅——中国水兵到达的时候,只有部分相关绅士和他们的家庭得到了通知,得以参加了在码头的欢迎仪式。但好奇的市民们——特别是那些仕女和太太们——对不能一睹东方风采深感不满,故此联名希望市政当局为他们牵线搭桥,好得到近距离围观中国人的机会。
此时,中国海军官兵已经开始登上“超勇”号和“扬威”号军舰熟悉装备。于是这份请求书被转到中国方面。这对北洋水师来说,算是个不大不小的难题。上个世纪末期,中国足球队一次败绩之后,竟有人归因于有女记者与球员一同乘车去球场,坏了风水。清代虽然没有现代足球,但按照当时的传统观点,女性出现在军中也大有祸国殃民的危险。但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显然要比足球界思想开放得多,对于英国女子的申请,他不打算反对。
丁汝昌开明,他身边的那些洋教习和留洋军官团思想更开放,面对英方的要求慨然应允。考虑到当时的通信条件,英国和中国的距离大约可以比之今天的地球与月亮。“超勇”号和“扬威”号无意中成为了两个遥远国度彼此接近的桥梁和平台。英国的一个个家庭得以凭票入场,到中国军舰上参观,或借着观看水兵训练的机会,与这些东方人近距离接触,一时观者云集。四月十六日,有一家十三位聋哑人一同登舰,中国水兵中有通哑语者,与之勉力沟通,令对方十分感动,“大悦,命女子持相以赠,云恨不能言,得君谙此,何幸如之。”(注2)本地“府尹“(推测为纽卡斯尔市长)并邀请中国水兵观看马戏,结果整队出发的中国官兵被“肩摩肘掣”的当地居民围观,成为比马戏更吸引人的目标。当地政府不得不出动二十名巡警维护秩序,才让中国人得以进入马戏场。好在这些市民和七十年代北京街头围观外国人的国人一样,只有好奇没有恶意,“士人各以手挥帽作礼”。
这中间,英国女性对于水手的无差别欣赏,引发了不少若隐若现的火星。“仕女来船观者日以加甚,有不相识而以物及影相赠者。”(注3)不过,乐极生悲,看到中国水兵友善,有些素质不高的英国人开始无票上船。甚至在两个月后,还发生一起某“颠妇人”,即精神病患者登舰的事件,迫使中方对这一活动紧急叫停。
而这段时间,对于担任丁汝昌幕僚的池仲佑来说,可以说紧张而又甜蜜。从《西行日记》中一处处喜不自禁的文字看来,这位年轻的大清海军军官,与纽卡斯尔的英国姑娘发生了某种感情纠葛。
至今还没有发现池仲佑的照片,但从他留下的文字来看,其才华不容置疑。而发生在接舰期间的一件小事,又表明他应该是一位颇有吸引力的东方绅士 ——在纽卡斯尔期间,曾有一“妙龄敏秀”的德国女郎在酒会中遇到池仲佑,请其题中国诗,获赠后十分欢悦,告知自己即将回国,请池务必去访她。池“以道远,竟负其约”。
池仲佑在自己的日记中,记载了与这位被称为“意腻”的女孩子初次相见的经过。光绪七年四月二十二日,他应一家对中国颇为好奇的英国家庭之邀登门拜访,“座中女客四五人,其妹二,少者着淡红服,善周旋,问客何好,漫应之曰好琴,为抚一曲。其姊歌而和之,泠泠动听。曲终起出,移时携一香诗囊入,题名赠余。”这位着淡红色衣衫的英国女孩子,以这样一种大胆之举与中国海军军官池仲佑产生了一段奇特之缘。
两天后,池仲佑试着给意腻写了一封信。又过了两天,他登岸“访意腻”。
此后的时光,正是李鸿章大人和英国人电报交驰,为了“巡洋舰是否永不起航”大发雷霆之际。池仲佑的日子却在这雷鸣电闪中过得安适惬意。
删除这两段是因男女私情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