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新大学性别研究所
法律規範色情交易資訊散布之執法實務省思
王淑奐
(台東縣警察局婦幼警察隊副隊長)
前言
自1987年10月人權、婦女及兒童保護團體發起一連串的遊行、抗議、國會遊說活動及媒體採訪報導,使台灣的「雛妓問題」引起社會大眾關注而成為公共辯論的政治議題,有志者就其專業分別在原住民發展、不幸少女處遇、加強預防宣導、對加害人提出告訴及提昇兒童人權等面向推動,如:長老教會彩虹婦女事工中心、台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花蓮善牧中心、世界展望會、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及中華民國終止童妓協會等;當時政府亦回應民間訴求啟動「正風專案」取締未成年色情行業,並設立台北市婦女職業訓練所及雲林女子習藝中心,為處遇不幸少女之教養機構。
勵馨基金會於1992年6月起結合民間團體、法律、社會、社工、心理等學者專家及實務工作者推動草擬完成「雛妓防治法」草案,立法院自1994年10月起逐步審查各草案,在民間團體奔走催生下,於1995年7月13日完成「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以下簡稱該條例)三讀程序,1995年8月11日總統(84) 華總(一)義字第5957號令制定公布全文三十九條;並自公布日施行公佈施行。該條例第一條開宗明義揭示立法的精神在:防制、消弭以兒童少年為性交易對象事件,亦即保護未成年的兒童少年免於遭受「性剝削」(sexual exploitation),廣義而言是在保護免於遭受潛在的「性侵害」(sexual assault)。
該條例是由民間人士對社會上「販賣人口、逼良為娼」惡行的憤怒出發,進而組織民間志願團體,長期從事受害少年救援、保護、安置,在無法令規範及政府決策支持下,有感於政府部門各自就管轄範圍處理缺乏統合,人民對色情產業的危害及兒童少年受害之嚴重性認識不足,推動立法,因此強化了參與團體道德理想與感性追求,使得該條例成為台灣罕見的「特別法」,也是台灣由下而上立法的重要里程碑。該條例的特點分為四部份:(一)明文規定政府機關的職責;(二)將兒童少年不論是什麼原因進入色情犯罪產業中,均認為是受害人,設計救援、安置保護、重建教育的措施;(三)重罰,希望能產生暫時性的遏止;(四)完整性,從預防教育宣導、救援安置保護、重建治療教育、嚴罰加害人、政府及人民的責任等均有規定,大幅減少以往法令依據缺漏所產生的推託懈怠、無力感等。該條例自1995年8月11日施行以來,執法實況承載各方的期待,至今共推動了五次修正,以期更貼近現實理想。
持下 如今色情文化輸送管道的多元發展,近年來執法實務中發現的犯罪樣態,似未如立法初始普遍存在性剝削或壓迫的情節,未成年人體驗性行為繼而取得對價,而使防制工作者處於似是而非的道德價值迷思,陷於專業倫理、執法與道德判斷的兩難;法令實施至今,預防潛在性交易被害之兒童或少年之作為,隨著社會發展及電腦網路普及化,色情交易資訊之流通散布輕易,其中以1999年修正該條例第二十九條(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六月二日總統(88)華總(一)義字第8800124350號令修正公布):「以廣告物、出版品、廣播、電視、電子訊號、電腦網路或其他媒體,散布、播送或刊登足以引誘、媒介、暗示或其他促使人為性交易之訊息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一百萬元以下罰金。」(粗體字為筆者標示本次修正文字)之執行為實務工作上最大的挑戰,本文試圖以警察機關對應法條執行之情形評析是否能解決立法者之初始意旨。
本文以下將色情交易、性交易、有對價的性(性行為、性約會、性服務)、性消費等詞彙相互替用,係指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治條例第二條所稱:有對價之性交或猥褻行為。
檢視法律規範意義
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規範係為保護智識發展未臻成熟之兒童及少年免於遭受性剝削或性侵害,或有基於我國傳統禮教風化,將性交易行為人罪責化以遏阻性道德淪喪「歪」風,進而期待淨化社會生活。該條例本質上為社會性立法,以救援、保護、安置等方法多管齊下,期能有效防止以兒童及少年為性交易對象之行為,該條例規定:主管機關(內政部及地方政府)應會同法務、教育、衛生、國防、新聞、經濟、交通等單位成立兒童及少年性交易督導會報;法務部與內政部並應指定所屬機關成立檢警之專責任務編組,負責該條例犯罪偵查工作;設立全國性救援專線;醫師、藥師、護理人員、社會工作人員、臨床心理工作人員、教育人員、警察、司法人員、觀光從業人員及其他執行兒童福利或少年福利業務人員,知悉未滿十八歲之人從事性交易或有從事性交易之虞者,應向主管機關報告。制度設計層層監督執行及通報管制機制,組成綿密的防制網絡。
對於色情資訊的流通一般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