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教学的主要心理学理论与评析.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影响教学的主要心理学理论与评析

幼兒(3~6歲)物體運動概念發展、李文正* 摘要 國內學生科學概念學習與發展的研究大都以國小中年級以上之兒童為對象,以幼兒為對象進行之研究是付之闕如。研究者認為科學概念的研究,若缺乏幼年期的探究,將使科學概念的研究產生斷層進而影響教的成效。本研究旨物體運動概念發展, 關鍵詞:幼兒、物體運動、另有概念 壹、前言 長期以來,探討學生科學概念的學習與發展,是國內外科學教育研究的一項重點。根據陳淑筠(2002)的調查,國內博碩士論文、期刊以及國科會計畫,以學生自然科學迷思概念為題目進行之研究共計135篇,其中包括物理、化學、生物與地球科學等領域,研究方法也非常多元,由此可見國內學者在學生科學概念學習與發展方面的研究盛況。 然而,研究者卻發現,上述研究大都以國小中年級以上之兒童為對象,極少數探討國小低年級者,尤其以幼兒園之幼兒為對象進行之研究更是付之闕如。研究者認為科學概念的研究,若缺乏幼年期的探究,將使科學概念的研究產生斷層,整個科學概念發展的脈絡將無法連貫,進而影響教的成效。 幼兒教育為日後各階段教育之基礎,因此,就科學教育而言,正確引導幼兒學習並探究科學,更顯出其重要性。目前我國幼兒教育階段將科學教育歸在教保活動的常識領域,從教育目標來說,對於幼兒階段的科學教育是十分看重的,例如在托兒所常識領域的四個目標皆與自然有關:啟發對於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之觀察及欣賞力;增進利用自然、滿足生活與組織團體等初步經驗;引導對於「人與社會及自然之關係」之認識;養成愛護自然物,及衛生、樂群、互助、合作等良好習慣(內政部,1981)。幼稚園常識領域的五個目標中,與自然科學有關的目標有四:啟發幼兒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的關注與興趣;引導幼兒觀察與分析自然和社會環境;培養幼兒愛護自然及社會生活的習慣與態度;培養幼兒學習自然科學的正確概念、態度與方法(教育部,19)。 了解幼兒科學概念的發展狀況是實施幼兒科學教育的必備條件。不過,就研究者的觀察,由於鮮少針對幼兒科學概念發展的相關研究,使幼教師無法充分理解幼兒學習科學概念的特性、先備經驗及知識,加上部分幼教師本身對於本身的科學素養缺乏自信,導致幼兒科學教學的實施大多流於有趣與好玩的形式,其教育的成分較為不足。因此,研究者認為表面上大家都看重幼兒科學教育,但是,實際上投注的心力卻甚為有限,尚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自從發現兒童的思考本質與成人有極大的差異以來,兒童自成一格的科學概念就成為熱門的研究議題。對於兒童獨特的科學概念,早期稱為「迷思概念」(misconception),後來逐漸出現「另有架構」(alternative framework)或「另有概念」alternative conception)以及「前置概念」(preconception)等名詞。,幼兒天生就喜歡操弄物體,並觀察其變化。認為嬰兒乃藉由觀看他們的行動之結果來發展物體與空間知識。例如「物體恆在」(object permanence)概念,意指即使物體離開人的視線之外,雖然人無法直接觀察到,也能知道物體仍然存在(林清山譯,1992)。認為幼兒無法尋找一個被藏起來的物體,是由於他們還未有完全的物體概念,而且處於強烈的「自我中心」狀態,因此,他們沒有能力去做任何我與非我之間的區分。然而,晚近學者的研究卻發現幼兒的能力似乎被低估:例如Bower和Wishart(1977) 讓幼兒在一個完全與外界光源隔絕的房間裡玩玩具,當實驗者把電燈關掉時,幼兒會很快的伸手到適當的位置上去尋找他們的玩具。Baillargeon 與 DeVos(1991)以3至5個月大的嬰兒為實驗對象,採用「期望悖反」(violation-of-expectation)的原理探討其「物體恆在」概念,也發現嬰兒已具有「物體恆在」的覺知。基於上述,研究者認為幼兒的概念發展應較一般評估為早, 綜合上述,本研究旨物體運動概念發展,:物體運動概念。一另有概念的意義 自從發現兒童的思考本質和對世界的看法與成人有極大的差異以來,兒童自成一格的科學概念就成為熱門的研究議題。對於兒童獨特的科學概念,早期稱為「迷思概念」,後來逐漸出現「另有架構」或「另有概念」以及「前置概念」等名詞。 從上述名詞的演變,可以發現研究社群對於兒童或學習者科學概念的關心重點的變遷,尤其國內對於misconception的譯名轉變,更可了解研究觀點的不同。首先,就misconception的譯名而言,國內學者有譯為「錯誤概念」與「迷思概念」兩種不同的名稱。其中,使用「錯誤概念」者顯示其關心的重點在於比較學生與教師,或新手與專家的差異,研究的目的在於導正學生或新手的錯誤,使其與教師或專家的差距縮小。使用「迷思概念」者則顯示其關心的重點在於學生或新手本人的想法,雖然其研究目的也在於引導學習者概念的改變,但是,其對於學習者的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