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将“男女平等宣言”刻在石头上.doc
将“男女平等宣言”刻在石头上
这一对体现“男女平等”的独一无二的石狮子,在宋庆龄身边度过了20多年。今天它们仍忠诚地向人们展示着宋庆龄妇女解放的主张。
北京后海北沿46号是宋庆龄在北京的最后一处住宅。
从东大门进园,向右一转便是一座土山,山上有一座扇面形状的亭子称“箑亭”。在山路入口处,立着一对并不太引人注意的抱鼓石。
一
我刚到故居工作时就觉得这对抱鼓石很特别。它安放在清朝摄政王府的花园里,但从石质看,不像是那么古老;从雕工上看,却又相当细腻,不像当下的作品那样粗陋。
仔细端详这对抱鼓石,疑问就更多了。抱鼓石的顶部是一对狮子,这在早年的石雕作品中是再常见不过的了。但是,我们通常看到的石狮总是一雄一雌,雄狮在右,右足踩着一个绣球;雌狮在左,左足下有一只幼狮。据说,这表示雄狮在外大权独揽,雌狮负责养育后代,意味着“男主外,女主内”。可是我们面前的这对石狮却大不相同。右边的狮子右足踩着绣球,下边有三只活泼的幼狮在嬉戏玩耍;左边的狮子左足下同样踩着一个绣球,下边有四只幼狮。其寓意很明显,就是无论雌雄,都要担负社会责任,也都要参与后代的培育。这种造型的石狮子过去从没见过。
是不是我孤陋寡闻呢?从那时起,我就时时注意各处的石雕。除了北京,外省的城市乡村、台港澳地区,甚至亚洲、欧美各国的华人聚居区,只要见到石狮子我就用相机拍下来。发现了我的这个与众不同的癖好,身边的同事们常常为我提供石狮子的信息。我女儿在旅游途中,也帮我拍回了不少石狮子。十几年来拍摄的石狮子数不胜数,但是没有找到哪怕一对类似的狮子。于是我怀疑这是专属于宋庆龄的石狮子。
2012年,宋庆龄生前身边工作人员安茂成回到宋庆龄故居院子里参加活动。我专门问起这对抱鼓石。安茂成告诉我,抱鼓石的确是宋庆龄个人的,购置的时间是1959年以后。当时因为修建北京火车站,宋庆龄从方巾巷44号搬家到什刹海前海西河沿。在西河沿宋庆龄买下了这对抱鼓石,作为花园里的点缀。安茂成当时隶属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服务处,常常要到宋庆龄的住宅去整理园林花草。他曾听到有的工作人员为了这对抱鼓石私下里抱怨说:“×秘书尽让首长瞎花钱,买这没用的东西!”看起来宋庆龄是真心喜欢这对抱鼓石,她不但自己出钱买下,1963年在从前海迁往后海时,她还专门带上了这对石雕。
二
宋庆龄一生中始终密切关注着妇女解放的问题,而且自己也一直身体力行地进行着妇女解放的实践。
1907年,在维新大潮的推动下,清朝政府的教育部门首次为派遣女学生出国留学举行择优录取的考试。宋庆龄以优异的成绩,成为全国4名取得留学资格的女生之一。
在距今整整100年前,就读于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的宋庆龄就在校刊上发表了《现代中国妇女》一文。在评价中国妇女的特点时,她认为是“生性温顺软弱,一心只管家务,一心追求家庭乐趣”。她在文章里感叹:“她们所具有的那种满足现状的心理,在其他地方是难以找到的。”但是作为一个即将完成学业的留学生,她也满怀信心地宣称:“我们深信,用不着一个世纪的时间,中国妇女也将成为同男人们地位相等、平起平坐的伙伴。”
宋庆龄极力主张女子要和男子一样参与政治和其他公共事务。而幸运的是孙中山也有同样的想法。宋庆龄曾说:“孙中山不仅为中国政治经济之革命家,并为妇女界之革命家,所至之地,无不提倡阶级自由、男女平等。”
1921年10月,孙中山准备率兵北伐,宋庆龄要求一起出征。当时封建的传统思想仍然十分浓厚,人们普遍认为,军旅中有女人会使兵气不扬,不利于战事。听到传言,廖仲恺于10月13日急忙赶到总统府。廖对孙中山说:“中西方的习俗是完全不同的。欧洲军队中有妇女一起出征是很正常的。但是中国军队绝对不容许妇女随军,因为会影响士气。先生是首次出师北伐,对这件事应该慎重考虑。”孙中山反驳说:“韩世忠在黄天荡大破金兀术,就得到了夫人梁红玉亲自击鼓助战,这证明中国军队并不是不许妇女随军的,也不见得就会影响士气。女人在军中兵气不扬的说法是腐儒见解,毫无根据。”廖仲恺坚持己见争辩说:“梁红玉击鼓助战,是历史上的特例,所以才流传到今天。现在中国习惯上仍以妇女不随军为原则。因为在环境艰苦的战场上,妇女随军会使士兵发生反感,不能不加考虑。”孙中山接受了廖仲恺的建议。但事情到这里还不算完。宋庆龄认准的事情是一定要做到的,何况这的确是歧视妇女的“腐儒见解”。15日,孙中山出兵广西,17日,率部抵达梧州。24日,宋庆龄即由广州抵梧州与孙中山会合。11月15日,孙中山出发前往桂林,宋庆龄则乘船返回广州。但她并不是就此放弃随军,而是去完善准备工作。《申报》称:“孙夫人亦志切从军,将由梧抵粤,备行装再赴桂林。”12月6日,宋庆龄率红十字会会员离开广州。21日,孙中山亲到阳朔迎接宋庆龄一行。一直到1922年4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