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哀牢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秘哀牢山.doc

探秘哀牢山   雄奇壮丽的哀牢山脉,像一条庞大的巨龙横亘天地间,是云南省中部和滇东高原与滇西横断山脉的天然地理分界线。哀牢山为云岭向南的延伸,元江与其支流李仙江的分水岭,北部为古哀牢部属地,故名。北西到南东走向,纵跨大理、楚雄、玉溪、思茅、红河五个地州市,出境延伸至越南北部称黄连山,省境内长450千米。   山地北高南低,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主峰大雪锅山海拔3166米,从江面到哀牢山主峰海拔高差2500余米,为沿红河深大断裂带抬升的褶皱断块山地,核心部分由元古界及下古生界的变质岩组成,外围为中生界红层。南段受红河及其支流李仙江、藤条江等的切割,形成观音山、黄连山等山地,山地垂直变化明显,建有国家级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和黄连山、大分水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红河河谷为沿红河深大断裂发育的河谷。上游的弥苴河、巍山大西河汇合处以上为宽谷河段,两河汇合处至三江口为峡谷河段,河流紧靠哀牢山深大断裂带,谷岸陡峭,水流湍急。嘎洒至元江为宽谷,河漫滩、阶地发育;元江盆地以下至桥头为峡谷,两岸山势陡峭,沿河无宽谷台地,耕地分布在两岸坡地上。桥头以下,河谷逐渐展开,岸边丘陵阶地发育,为低山丘陵宽谷形态。   红河州奔腾的河流均属红河水系。红河水系为中、越国际水系,因河水含有红色泥沙,水呈红褐色而得名。汉代称濮水,唐代称澧社江,宋代称红河,元代后名称不统一。1950年改为宋朝的称谓红河。其源于云南大理州,全长1280千米,穿过狭窄的深谷流向东南,于河口出境,进入越南经河内注入北部湾。   山高水长 梯田成片   哀牢山丰富的高山泉水,成为各族人民开垦梯田的先天有利条件。红河县整个区域除北部红河谷地有几个面积狭小的河谷冲积小盆地外,90%以上的面积为山地,一般海拔在1000到2000米之间,境内最高的山峰为东南部的么索鲁玛大山,主峰海拔2745.8米,最低点为东北边缘的曼车渡口,海拔259米。   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503.6平方公里,原始森林群落是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体,森林面积有35984公顷,森林覆盖率71.5%。保护区植物多样,是云南省亚热带北部与亚热带南部的过渡区,这里保存着亚热带地区目前面积最大、以云南特有植物种为优势的常绿阔叶林,明显而完整地呈现出云南省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的规律,在当今世界上同纬度是绝无仅有,对云南的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   哀牢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于种植多种农作物。绿色的森林植被是一座巨大的涵养水源的生态水库,丰富的水利资源,使山谷涧溪流潺潺,发挥着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护生态环境,保护水土流失的作用。   和谐而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周围各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保护神。夏天,哀牢山干热河谷蒸腾上升的热气,与南北交汇的季风凝聚成云雾,化为霏霏细雨,滋润着森林群落;冬春,植物家族的成员们伸长根须,将贮存的水份渗出,涓滴融成溪流,汇入山中的50多条河流,分头冲破山岭的封锁,形成格状或羽状水系,沿着箐沟流淌下山来。林学家把哀牢山原始森林群落分为8个植被型,19个群系,有高等植物约1486种,隶属207科,720属。还有属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的桫椤、篾齿苏铁、荔枝、银杏、红豆杉、云南七叶松、翠柏、水青树、白头树、红马银花、红花木莲等25种。   哈尼山寨:中国最美六大古村之一   哈尼族是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没有文字,哈尼语属汉藏缅语彝语支。哈尼族有多种自称,以“哈尼”、“卡多”、“僾尼”、“豪尼”、“碧约”、“布都”、“白宏”等7个自称单位人数较多。主要分布于红河、思茅、西双版纳、玉溪等地州。绝大部分集中分布于滇南红河和澜沧江的中间地带,亦即哀牢山、无量山之间的广阔山区。哀牢山区元江、墨江、红河、绿春、金平、江城等县,是哈尼族最集中的地区,占本族总人口的76%,无量山区的哈尼族有10余万人。分布在北纬21°至26°,东经99°至104°之间,处于汉、彝、白、傣、拉祜等族分布地的中间地带,并有苗、瑶、回、壮、布朗等族分布其间,这给哈尼族与周围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带来了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同时,这从北至南的纵深分布区域,还勾画出了哈尼族从古代逐步南迁的趋势和基本轮廓。   据了解,红河县哀牢山区生活着哈尼、彝、傣、壮、苗、瑶等10多种少数民族,占总人口80% 以上,其中,哈尼、彝、傣、壮、苗、瑶等6个民族共居一山。并按海拔高低分层而居,海拔144至600米是傣族居住的坝区,600至1000米是壮族居住的峡谷区,1000至1400米是彝族居住的下半山区,1400至2000米是哈尼族居住的上半山区,2000米以上是苗族、瑶族居住的高山区,汉族则居住在城镇和公路沿线。   哈尼族是最早垦殖梯田的民族之一,其开垦梯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有汉文史料记载的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