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为何赠予徐特立“老怪物”的尊号.docVIP

朱德为何赠予徐特立“老怪物”的尊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德为何赠予徐特立“老怪物”的尊号.doc

朱德为何赠予徐特立“老怪物”的尊号   徐特立生逢满清末年,耳闻目睹帝国列强对中国野蛮侵略、清政府腐败无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一心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他特立独行、勇于斗争的性格。在他60大寿时,老朋友朱德写了一封祝寿信,题目是《你是一个老怪物》。“老怪物”是朱德赠给徐特立的亲切尊号。一个“怪”字,点出了徐特立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苦苦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生。   弱冠之年破产读书   1877年2月1日,徐特立出生于长沙县五美乡(今江背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祖父为孙子起名“懋恂”:“懋”,指勤勉;“恂”,指诚信。老人希望孙子长大为人,一定要勤勉笃实。   由于家境贫寒,母亲早逝,年幼的徐特立从小饱尝生活的艰辛。12岁时,徐特立过继给伯祖母为孙。这时,伯祖父刚病故不久,家里仅留下30石谷的水田。伯祖母已61岁,半身瘫痪,只能靠收点租维持生活。他来到后,伯祖母很快为他娶了一个童养媳,名叫熊立诚,比他小11个月。于是,徐特立在伯祖母的教导下,一边发奋用功读书习字,一边与熊立诚操持家务,勤俭度日。   1893年,伯祖母去世,16岁的徐特立与妻子熊立诚支撑起了整个家业。为了选一个合适的职业养家糊口,他摸索了三年:最初想学医,但因找不到老师指点,惟恐误人自误,于是放弃了;又曾想以卜卦算命为业,然而发现算命人的话大多是“两可的骑墙语。由此我判定阴阳家都是走江湖的骗子”,因此决定不再去理会它。其时,人生的艰辛甚至曾使他想过学和尚及早遁入空门,却发现不少寺庙等级森严,而且明争暗斗,与世俗无异,从而放弃了皈依佛门的打算。18岁时,徐特立终于做出从文的决定,“确定教书兼习科举业”,一边在家乡收学生教蒙馆,一边勤奋读书。   然而,徐特立很快遇到了一个难题——无书可读。家中原本就没有什么藏书,借书不容易借到,买书又买不起:一部《十三经注疏》要15串,一部《庄子》也要300文,而他第一年教蒙馆所得俸金才不过3串钱,尽管后来逐渐增加到20串钱,仍是难以购置书籍。   经过反复考虑,徐特立不惜冒着成为“败家子”的风险,于20岁那年下决心做出了一个“十年破产读书”的计划。这就是,将每年教书所得的20串钱(可买25石谷)作为家里的生活开支,而将伯祖母留给他的几亩薄田,逐年变卖,专门用来买书。争取花10年时间,把书读通,但这样也就势必破产。徐特立在征得妻子同意后,果断地开始实施这一计划。但与常人有所不同的是,徐特立读书首要的目的是求学问,其次才是考科举,因此他不仅博览经史子集,也阅读传播西方文明的新书刊。他手不释卷,以“定量”、“有恒”为原则,坚持“不动笔墨不看书”的方法,以达学以致用、求得真知的目的。徐特立后来这样回忆:“我从20岁到30岁时,面前摆着习科举和求学问的歧途,又摆着或破产购书,或守财不学这两个歧途,要我抉择。我终抉择了其中之一,结果证明做对了。”弱冠之年的徐特立做出的这一决定,显现出不同于一般人的魄力与决心。   “破产读书计划”执行到第8年也就是1905年,徐特立28岁了。此时,清政府废八股,改考经义,并加历史、地理。徐特立决定去试一试,于是设法筹措了几串钱,赴岳州(今岳阳)参加会试,初试在3000名考生中名列第19名。   成功似乎已经不远,然而徐特立又面临了一个简单的难题:复试要交一元卷费,哪里去找呢?他正为此发愁的时候,同考的一位富公子表示愿意解囊相助。徐特立却不愿意接受,他断然决定不再参加复试,卷起行李踏上了归途,并口占七绝一首以言志:   丈夫落魄纵无聊,壮志依然抑九霄;   非同泽柳新梯弱,偶受春风即折腰。   为了表现自己卓然独立、不愿同于流俗、出污泥而不染的清高思想,他决定将自己的名字“懋恂”改为“特立”,立志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人生道路。   而立之年一心办学   虽然放弃了复试,徐特立的名声却不胫而走,各处学堂争相聘用,许多学生慕名求教。他教蒙馆的年薪升至60串,除维持妻室儿女的温饱外,还略有节余。然而,徐特立却并不安心于当一个农村塾师,更不迷恋于个人的温饱生活。他觉得“除养家而外还有余力的人,其余力之来源,必然是得到社会的帮助,应该还之于社会”。他决心到更为广阔的天地中去进行新的学习,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   1905年3月,他考入同盟会会员周震鳞设在长沙城里的宁乡驻省中学师范速成班,在这里接受新式教育,学习自然科学、教育学以及西洋史、东洋史等课程,并且深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立下了教育救国的宏愿。师范速成班毕业后,徐特立与好友姜济寰等在离长沙城15公里的榔梨镇创办了一所新式学校梨江高等小学堂。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徐特立积极推动长沙起义,起义成功后曾担任湖南省临时议会副议长、湖南省教育厅科长等职务,然而官场的腐败使他很快感到失望和愤慨。他决心回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