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思维分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8章 思维实验 主要内容 一、思维的研究方法 二、思维研究的领域 一、思维的研究方法 行为测量 出声思维 建构认知模型 (一)行为测量 指研究者通过对被试外线行为的观察或运用各种指标对被试的外现行为的评估来获得思维过程数据的方法。 观察数据 行为指标 行为测量(1):观察数据 观察数据即对被试行为进行观察后所获得的数据。 桑代克的猫 桑代克观察猫的行为(尝试各种策略,最终偶然拉动了绳子),得出尝试错误说 苛勒的猩猩 苛勒进行猩猩顿悟实验(叠箱子,拿香蕉),得出顿悟说。 问题解决实验演示1 找人游戏 找人游戏 参加者5-7人;每人手里有有张纸片,上面写着一个数字(每张卡片上的数字都是不一样的),数字是什么只有自己知道,不能告诉别人;闭着眼分布在房间的各个位置;接下来的任务是,游戏者想办法聚拢在一起,根据自己手中卡片上数字的大小依次排列并围成一个圈,然后手拉手,背靠背站好,游戏结束。整个游戏过程中,只有两个规则必须遵守:不能睁眼;不能开口说话。 行为测量(2):行为指标 酝酿实验:行为指标是被试解决问题的百分率和解决问题所花费的时间。 四卡问题:行为指标为人数比率。 问题解决实验演示2 河内塔问题 (二)出声思维 在思维研究领域,通常会让被试在问题解决或推理的过程中,将其思路用言语报告出来,这种言语报告的方式被称为出声思维(think aloud)。 东克尔提出(1945) 出声思维的由来 行为测量法无法适用于持续时间长、内部操作复杂的思维过程。 出声思维法的实施步骤: (1)预训练; (2)完成作业时出声思维,记录口述; (3)被试停顿时,及时提醒与询问;出声思维时不干扰被试思维过程; (4)整理口述,提取有价值材料 出声思维的分析——问题行为图 两个部分组成:知识状态和操作 某被试解决密码问题的问题行为图 出声思维的研究实例 独粒钻石棋 对出声思维的评价 优点: 通过问题行为图对出声思维进行分析,使得言语报告可以被量化。 可以掌握被试思维的全过程。 这往往是诸如解题时间、错误次数、答对人数等行为测量指标无法作到的。比如: 分析被试解一道数学题的思维过程,行为测量也许只能得到被试解题所花的时间和最终成功解题的步骤,而从问题行为图中,我们却可以看到被试开始的一些错误尝试和曾经被否定的错误策略。 对出声思维的评价:缺点 (1)作为言语报告的一种,出声思维反映的是仅能停留在被试意识层面的东西。而近些年来的一些研究则表示:思维过程并不一定是可以外显的,被试的思维过程完全有可能是内隐的,即被试不知道为什么会得到此类答案,或者不知道自己在问题解决时所使用的策略。 对出声思维的评价:缺点 (2)在解决问题时让被试进行言语报告是否会影响到被试的思维?也许为了更清晰地报告某个想法,而未能及时地注意下一想法,而会导致灵感的丢失。不过,也有研究显示出声思维的方式并不会影响思维的正常进程。 对出声思维的评价:缺点 (3)言语报告的可信程度到底有多大? 梅特卡夫等人的实验 要求被试边解决问题,同时对他们接近问题解决的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评价很不准确! 思维实验中言语报告可靠性问题的讨论 弗里德曼等(1960)关于熟知感的实验 给被试一系列涉及一般性知识的问题(如厄瓜多尔的首都是哪儿?美国第五位总统是谁?)并要求回答。若被试不能回答,则要求他们从6个类似的答案中选择一个并以四点量表来评估自己对该选择的确信度。这四个判断为“肯定知道”、“可能知道”、“可能不知道”和“肯定不知道”。 实验结果 被试从他们判定为肯定知道的项目中认出了73%,从可能知道的项目中认出了61%,可能或肯定不知道的项目中分别认出了51%和35%。说明人们对他所知道的主观感觉是相当准确的。 然而,问题在于即使当人们确信他们知道问题的答案,但他们能作的正确反应却仍然只有73%。显然,人们监控自己知识状况的能力是不完美的。人们似乎过于确信自己知道某种事情,事实上却并不知道。 类似的实验 利希膝斯坦和菲什霍夫(1977)发现,尽管在信心判断和准确率之间存在相关,但被试对答案的信心要超出他们的知识所能支持的程度。 例如,在一个被试自信回答的正确率为80%的问题中,但其实际正确率只有70%。 这种过于自信似乎不是由于被试没有认真对待任务,因为在另一些研究中发现了同样的倾向。即使一再强调准确估计的重要性并以输钱来对错误估计作惩罚时,被试仍然出现过于自信的问题。 可见,认知过程中内省言语报告是有缺陷的。 当人们进行某项操作时,记忆的因素可能使人们对自己的思考产生不正确或有偏差的判断。 许多因素——动机的,情绪的、社会的——都可以减弱言语报告的准确性。 另外的例子:旁观者参与 问题:在什么条件下一个人会帮助另一个陷入困境中的人? 基本的因变量指标是每种条件下被试帮助处于“紧急情境”

文档评论(0)

ss558633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