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肥胖及其防治.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hank you 静水称重测定体脂肪原理 用密度测定法测定身体成分的依据是:正常的身体温度下(37℃),体脂肪的密度为0.901×10kg/m3,而无脂体质的平均密度为1.097×10kg/m3。已知身体密度后,脂肪重量比例可以通过预测方程式计算出来。 由于肺部有气体残存,胃肠道和身体的空穴处也有气体,水下称重时会产生浮力,必须对这些体积进行校正。 其他体脂肪测定方法 除去上述体脂肪测定方法之外,还有以下几种经典和最新方法: 经典方法: 身体总水分测定法 身体总钾含量测定法 现代方法: 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术(CT)和磁共振成像术(MRI) 双光子X射线吸收测定法(DXA) 该方法测定程序简单,目前应用越来越广,有希望成为经典方法。 脂肪分布的指标:腰臀比 腰围和臀围的比例称为腰臀比(WHR)。这个比例可以判定体脂肪的分布方式是否倾向于中心分布,即内脏部分的脂肪是否过多。 如果腰臀比过高,通常意味着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加大。 对于测定腰围的具体部位,目前尚有争议,有髂骨处和最细处两种位置。 评价腹型肥胖的腰围切点 性别 腰围(cm) WHO 亚洲 中国 男 102 90 85 女 88 80 80 肥胖的流行情况 年代 人群 超重/肥胖率(%) 成人 1998年 美国成人 55.0 1982年 中国城市青壮年 9.7 1989年 同上 12.0 1992年 同上 14.9 儿童 1985年 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7~18岁) 男 0.60 女 0.58 1991年 同上 男 2.37 女 3.51 1995年 同上 男 5.10 女 2.50 1998年 北京城区7~11岁 男17.0 女 10.5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肥胖患病率%(BMI≥30) 国家和地区 年份 年龄 男性 女性 美国 1960 20~74 10.0 15.0 1973 11.6 16.1 1991 19.7 24.7 英国 1980 16~64 6.0 8.0 1986~1987 7.0 12.0 1991 12.7 15.0 1995 15.0 16.0 日本 1976 20~ 0.7 2.8 1987 1.3 2.8 1993 1.8 2.6 西萨摩亚 (城市) 1978 20~69 38.8 59.1 1991 58.4 76.8 中国 1989 20~45 0.29 0.89 1992 1.20 1.64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超重与肥胖(2002年) 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0亿和6 000多万 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已达8.1% 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由于超重基数大,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膳食摄入(2002年) 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克和69克上升到248克和126克 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 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 肥胖的影响因素—内因 遗传 家族史 双生子研究(体重的遗传度为0.78) 基因诊断 6种单基因突变肥胖(分别是瘦素基因、瘦素受体基因、阿片黑色素皮质素原基因、激素原转换酶-1基因、黑皮素受体-4基因、过氧化物提增殖物激活的甘马受体基因) 目前研究:脂蛋白脂酶基因、解偶联蛋白基因等 神经内分泌异常 甲状腺功能低下→基础代谢↓→能 量消耗↓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摄入量↑→蛋白质合成↑→碳水化合物转化脂肪↑ 下丘脑 内源性阿片系统 肥胖的影响因素—外因/环境因素 不合理膳食 总能量摄入多 高脂高糖膳食 不合理膳食制度 缺乏体力活动 行为因素 看电视、戒烟、饮酒、疾病 家庭和社会因素 肥胖对健康的影响(一) 肥胖本身的危害 躯体影响 下腰痛、关节痛 心理影响 自我意识受损,表现为压抑、焦虑、缺乏自信 肥胖对健康的影响(二) 肥胖相关疾病 代谢综合征 糖耐量异常、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微量蛋白尿、向心性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凝血症等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 Ⅱ型糖尿病 癌症 其它疾病—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结肠癌、胆囊病、脂肪肝、骨折等 死亡 肥胖的预防 合理膳食 平衡膳食 合理膳食制度 体育锻炼——有氧运动 识别易感人群 孕期母亲体重增加过大 生后6周~6月体重增长过快 父母肥胖 肥胖发生高峰期7~9岁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健康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每天吃奶类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