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北课题最终汇报(陈红汉200407).ppt

  1. 1、本文档共1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华北课题最终汇报(陈红汉200407)

初步计算,伊川盆地古生界天然气资源量为86.4×108 m3,洛阳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总资源量约为94亿m3,上古生界煤成气资源量617亿m3左右。因此,本区的天然气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 5.7 南华北盆地群油气资源潜力综合评价 从寻求勘探突破、二次生烃潜力大小和保存条件综合考虑,南华北盆地群的优选排序应该是:①黄口盆地→②济源盆地→③洛-伊盆地→④周口盆地→⑤合肥盆地。 6、南华北盆地群综合地质评价 6.1 南华北盆地群“盆地-区带-目标”三级评价模型的建立 南华北盆地群地质风险评价模板 表6-2 南华北盆地群区带地质风险评价模板 表6-3 南华北盆地群目标地质风险评价模板 6.2 南华北盆地群盆地级评价 本课题选择了合肥盆地、信阳盆地、周口盆地、板桥盆地、临汝盆地、洛-伊盆地、三门峡盆地、济源盆地、中牟盆地、成武-鱼台盆地和黄口盆地等共11个盆地开展盆地级综合地质评价: ①黄口盆地→②三门峡盆地→③成武-鱼台盆地→④周口盆地→⑤中牟盆地→⑥板桥盆地→⑦济源盆地→⑧合肥盆地→⑨信阳盆地→⑩洛-伊盆地→⑾临汝盆地 6.3 南华北盆地群区带级评价 本课题仅选择合肥盆地、周口盆地、洛-伊盆地、济源盆地和欢快盆地开展区带评价研究 : 6.3.1 合肥盆地区带划分及评价 合肥盆地前渊沉降带达到II类,代表着逆掩推覆体寻找油气的潜在领域。 6.3.2 周口盆地区带划分及评价 周口盆地没有I类和II类区带,只有范集-王官桥构造带和叶西-叶鲁北断裂构造带为III类区带,其余均为IV类区带。 6.3.3 洛-伊盆地区带划分及评价 洛-伊盆地没有I类、II类和III类区带,均为IV类区带;相比而言,伊川凹陷中部构造带和宜阳凹陷石陵-寻村构造带(三门峡-宜阳逆断裂下盘)相对较好。 6.3.4 济源盆地区带划分及评价 济源盆地与洛-伊盆地一样,没有I类、II类和III类区带,均为IV类区带;相比而言,孟县—温县次凹和沁阳-金城次凹相对较好。 6.3.5 黄口盆地区带划分及评价 黄口盆地与其它盆地不一样,没有I类和IV类区带,但是发育II类和III类区带,在2个II类区带中以杨集构造带最好,其次为砀山构造带;2个III类区带分别为虞城东斜坡和虞城西斜坡。 6.3.6 南华北盆地群区带综合评价 上述5个盆地共27个区带综合 在一起的评价: II类区带(3个): (1)黄口盆地杨集构造带; (2)合肥盆地的前渊沉降带; (3)黄口盆地砀山构造带。 III类区带(4个): (1)黄口盆地虞城西部斜坡带; (2)黄口盆地虞城东部斜坡带; (3)周口盆地范集-王官桥构造带; (4)周口盆地叶西-叶鲁北断裂构造带。 其余的均为IV类区带,在此就不再一一叙述了。 6.4 南华北盆地群目标级评价 周口盆地叶西-叶鲁北 断裂带双楼田三维工区 洛-伊盆地 济源盆地 合肥盆地 黄口盆地 (3)矿物转化的不可逆性:盆地反转后蒙皂石向伊利石转化、石膏向硬石膏转化等过程的不可逆性。抬升过程中成岩矿物变化还会导致砂岩储层润湿性的改变。孔隙壁沉淀氧化铁、高岭石和生物降解残留的油都趋向砂岩为油润湿相而不是水润湿相。这可能是反转抬升盆地油气聚集系数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4)流体相变的不可逆性:反转前地层水、油中溶解的气体,在反转后因温、压下降发生离溶作用,使得原先聚集的油藏有可能再度被天然气驱替,而原先的气藏有可能被新的天然气驱替,但一般不可能被油驱替而充注;原先可能是单相流体,如水、油或气,反转后离溶作用形成至少两相或三相流体,使得地层相对渗透率大大下降; (5)流体粘度变化:挤压反转抬升导致的离溶、生物降解和水洗,都使得油气粘度增加,流体流动性变得更加缓慢。 (6)裂缝化作用:不仅改善了反转盆地中储层的物性,更为重要的是流体的主渗流方向,特别是极大地影响了反转期和反转期后油气运移的方向,特别是产生穿层流动和平行断裂走向区域性运移等。 东爱尔兰海发生正、负反转的盆地二叠-三叠系断块油气藏充注历史:(a)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油聚集;(b)早白垩世反转,圈闭泄漏,侧向运移至周边圈闭;(c)早第三纪再度埋藏,二次生烃;(d)早第三纪末期抬升,导致油气泄漏,天然气膨胀和凝析油溢出。 总之,天然气膨胀、储层掀斜和沿断裂发生的油气渗漏都可以导致原油从原生油藏中被气或水所驱替,所以未充注的圈闭、古流体界面、残留原油柱和周缘的油聚集构成了挤压抬升盆地的典型特征。而盆地中心天然气的聚集也是一个潜在的结果。假设盖层发育良好,挤压抬升盆地中比较独特的潜在油气组合包括: (1)尤其是盆地中心存在大量离溶的天然气系统; (2)因温、压下降由天然气产生的凝析油系统; (3)原生油气田周边再聚集的浅层油气系统; (4)因裂

文档评论(0)

550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