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力地貌
(1)、泥石流的地貌分区 侵蚀区 流通区 堆积区 (2)、泥石流形成条件 松散碎屑物质 水源条件 陡峻的地形 人为活动 按河谷发育的一般规律是上游多成深窄的峡谷,中下游多是宽敞的河漫滩河谷和成形河谷,下游以河漫滩河谷为主。 (一)河床纵剖面 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底部最深点的连线。从宏观看,纵剖面是一条上凹形的曲线,它的上游坡度大而下游坡度小。但微观看,曲线上每一段都并非平整,而是呈阶梯状高低起伏的。这是因为河流对河床的作用是在许多因素参与下进行的。影响纵剖面形态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的影响、岩性影响、地形影响以及支流的影响。 二、河床地貌 1、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的影响 河床纵剖面的巨大起伏首先与地质构造有关,在大地构造上升区和下降区,地形高差甚大,往往造成纵剖面上大规模的阶梯,如长江由发源地至金沙江段为新构造强烈上升区,河流运行于青藏高原和丛山峻岭之中,造成深切的峡谷,河床纵剖面急陡。当流入相对下降的四川盆地后,纵比降明显减小,发育了典型的河曲。随之又横贯过著名的三峡,这又是新构造运动显著的穹窿抬升区,河床纵比降亦明显增加。流出三峡后,进入了近代下沉的江汉平原,河床蜿蜒曲折,纵比降又显著减小。 2、岩性的影响 它是影响河床纵比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坚硬的岩石抵抗流水侵蚀力大,河床不易下切,深度较浅,但容易展宽,形成以侧蚀为主的侧向侵蚀区。相反,岩性软弱的河床,下切明显,形成以垂直侵蚀为主的深向侵蚀区。不同岩性交替出现的河床,必然导致不同比降的交替出现。 3、地形的影响 河床沿程地形的宽窄,直接影响到水流对河床的冲淤变化和纵比降的大小。如在高水位期河道束窄段或河底凸起段,水面落差比河道扩张段或河床凹陷段的大。故前者在高水位期冲刷,河床加深,成为深向侵蚀区;后者河床淤积,河床展宽,成为侧向侵蚀区。若两者交替出现,河床则产生一系列的阶梯。 4、支流的影响 有支流加入的主流河床,由于水沙增加而使水情及泥沙性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也反映在纵剖面上。 (二)侵蚀基准面与河床纵剖面的关系 河流的下切侵蚀并不是无止境的,往往受到某一基面(Base—level)的控制, 河流下切到这一基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这一基面是个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 由于地球上大多数的河流注入大海,水流活动受到海平面控制,尽管河流下蚀的深度在个别地段因局部流水动力、岩性或地壳下沉等因素影响可以达到海平面以下(如长江三峡段河床上有在海平面以下30~45米的深槽出现,在武汉以东有些地方的河床竟低于海平面几十米至近百米)。但是,海平面对河流侵蚀深度还是有一定限制作用,任何一条河流都不可能出现河床全部低于海平面的现象。因此,海平面一般就认为是河流的终极基准面,或称永久侵蚀基准面。 如果河流注入湖泊,或支流汇入主流,那么湖面或主流水面就成为该河或支流的侵蚀基准面。就一条河流各河段而言,造成急流或瀑布的坚硬岩坎可作为其上游河段的侵蚀基准面。这些侵蚀基准面存在时间较短,影响范围也较局部,因而统称为临时侵蚀基准面,或局部侵蚀基准面。 从总体看,河流下游,特别是河口地区,堆积旺盛,河床比降减小,加上侵蚀基准面的影响,下切受到限制。在河流上游,特别在河源处,水量较小,下切力也弱,只有在河流的中游下切最强。因为这里水量和流速都较大,有足够的力量进行侵蚀和搬运泥沙,所以河床纵剖面的基本形态是呈上凹形曲线。但因原始地形、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局部水力等影响,这条曲线不是平滑的。 (五)、平原河床地貌 根据平原河道的形态及其演变规律,可以将它分为三种类型: 顺直河道(顺直微弯型) 弯曲河道 分汊河道 其中分汊河道又可划分为相对稳定型和游荡型两亚类。 河道的顺直与弯曲,人们往往把河道的长度与其直线距离之比值作为划分标准。这一比值称为弯曲率。它的大小变化一般在1—5之间。顺直河道弯曲率为1.0—1.2,而弯曲率由1.2~5的称为弯曲河道。 顺直河道在平原或山地中都有分布,不过平原区的顺直河道比山地更少,长度更短。如山(西)陕(西)间的黄河,从延长县马家河至宜川县蛤蟆滩,河道长度为82千米,其中顺直段距离为74千米,弯曲率为1.10,河床下切于三叠纪的岩层内。在平原,顺直河道长度很少能超过河宽的10倍。在全球,顺直河道比弯曲及分汊河道都要少得多。 1.顺直河道 洪水期表层水流由中央流向两岸,到达岸边后下沉成为底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NewHorizonVLS3_Tapescripts of Unit10.doc
- NewHorizonVLS4_Tapescripts of Unit4.doc
- VMware Horizon Mirage Essentials.docx
- 普吉岛卡伦海滩地平线温泉度假酒店(Horizon Karon Beach Resort & Spa).docx
- unit five 教案.doc
- 06年风筝节白云区域话务情况.doc
- 高一阅读完形专项训练及答案.doc
- 美赛论文优秀模版.doc
- IELTS_Academic_Writing.ppt
- Exercises 1-Translation from Chinese to English.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