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畅遨三岔湖
畅游三岔湖“小三峡”
陈应焕
春日融融,风光无限,李白桃艳垂杨。画船箫鼓,游客竟寻芳。花岛青云红雨。这百舸、争渡腾骧;那山峻、奇峰高耸,势欲破穹苍。 堤坊,拦碧浪。无边美景,是谁梳妆?赞论简翁们,胜过仙方。喜引都江绿水,穿峻岭,渠系通乡。人称颂,为民造福,乃万顷江洋。
这首《满庭芳.春游三岔湖》词说明珠三岔湖,春天到来时,众多游客湖中荡漾,对无限美景和这美景的由来及感受。
又是一年春草绿,三岔湖景醉群翁。我和朋友相邀,到三岔湖玩耍。在三岔湖管理局闲谈,说三岔湖还有风景优美的“小三峡”,好玩极了。我虽是老三岔人,但何处有小三峡还不知详情,于是就下湖寻这绝佳美景。
游艇不快不慢地在三岔湖上行驶,穿过花岛,越过湖面宽阔的主坝上游,便慢慢进入了湖西边沿龙泉山麓的峡区地带。再行数公里,便进入了白虎岩地段,这就是“白虎峡”了。“白虎岩”上面便是白草坡。白虎岩陡峻,白草坡势缓。白草坡对面就是虾子山了。旧时绛溪河顺流而下,两岸群山峨立,树木参天,山腰菜花飞黄,连成一片,如金黄色彩带环绕其间。说到白虎岩,倒有掌故所言。听当地老人们说,“白虎岩”地处原新民乡砖房村。称之谓“砖房”,是说这里曾有一片砖瓦房。这片砖瓦房便是四川西乡三岔坝旧时有名的军阀陈书农的故居。这故居解放前是很恢宏的。有砖瓦房数重堂,有炝楼,有花圃渔塘。解放后做了村办公室,修三岔湖蓄水后便成了“水晶宫”了。
据《简阳县志》记载,陈书农的先辈是明朝洪武年间,从湖北麻城孝感迁来四川简阳西乡的。说到陈书农先辈入川,不得不提到丹景乡陈八老沟的“七座坟”。“七座坟”位于丹景乡龙泉山巅。现在这里也是古柏参天,横亘在龙泉山上,尤如绿色屏障。山势如椅子形的地方葬着七位老人。七座坟是陈书农家族的老坟山,是官坟,那是不许随便乱葬的。
相传,这七位老人,是明朝洪武年间即公元1369年,从湖北麻城孝感迁来。当时有八兄弟携手同行,沿绛溪河而上。不知行了多少日,来到这深山峡谷,坐下歇息。这时,突然从森林间跳出一支吊睛白额大虫。这大虫十分饥饿凶猛。当时有七弟兄吓呆了,还是老大经事多,抡起手中的扁担,向扑来的猛虎打去,但必竟不是水浒传中的武松,力不从心,被那大虫一吼一竖一剪,便倒下了。老虎饱餐后,便迈着大步,扬场而去。后来七兄弟,含着热泪,把大哥被老虎吃后剩下的残骸就地埋在山间,便又往前走了。来到了龙泉山的半山腰上,见一片青山绿水,泉水淙淙,便住了下来。现在陈八老沟有一处叫“观音堂”的地方,泉水相当好,有几棵数人才围的大柏树,下面泉山常年不断,既供饮用,又洪灌溉。就是在这个地方,住下的七位老人辛勤耕耘,建设家园,繁衍子孙。他们百年归山后,便埋在龙神埂上。这就是“七座坟”的来历。现在陈书农的这房亲属还有不少住在这个地方。现在这个地方取名为“陈八村”。
八老之一被老虎吃后剩下残骸被埋的地方,后人取名叫“白虎岩”。听说,这吊睛白额大虫被后来入川的很有武功的神拳宗师,在白草坡设下圈套,缚住老虎,保了一方平安。宗师受到当地官府的嘉奖和百姓的爱戴。
游过百草坡,再往上就是仁寿县境内的李家沟了。李家沟上连龙泉山红岩子,下接绛溪河,当地人把它叫做大河堰。大河堰是在未修水库以前,先辈们为了抗旱保灌溉,把绛溪河拦腰扎断,修了一座拦河坝。水库蓄水后,当然就埋在水底了。
再往上游,两岸山势如青青玉笋,沟口越来越狭窄了。大有“两岸连山,略无缺处,自非庭午夜分,不见曦月”之感。这便是木鱼嘴了,称之谓“木鱼峡”。
木鱼嘴,因这个岛形象如木鱼。木鱼嘴的下面横卧一座孤岛,是木鱼锤。形象倒十分逼真。在木鱼嘴的对岸就是龙泉山的侧峰四匹山。山脚下有一座寺庙叫涌泉寺。据这里的老僧说,这座寺庙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建于明朝年间。初建时这里古木参天,泉水喷涌,注入池内,溢于绛溪河中。这座寺庙,也历经沧桑。
建庙时香火旺盛,很快由施主捐银修了三殿,划了数十亩土地山林归寺庙管理。但庙上给当地姓何的家族不融洽,何家在当地是旺族,与寺庙有利益之争。要把划归庙上的土地、山林夺走。为此寺庙主持张大师为了维护寺庙的权力,还打了一场不平常的官司。这官司由地方打到县里,县里打到州府。终于得到了府里的支持。并用快马送“玉札”一封至涌泉寺所在地,则令当地政府维护寺庙的权力,教育乡民不要去争庙上的山林土地。这封“玉札”由寺庙主持亲书刻于石碑上,标明四至界线,立于庙端,以告知乡民。当然,后来庙上香火更加旺盛了。至到民国年间,亦有僧数十人。新中国成立后,这座寺庙仍由仁寿县高家乡管理,虽走了一些人,但香火仍兴旺。土改时,把庙上的山林土地划了部分给庙上僧人自种自食。现在庙上的李果惠老人已是八十多岁了。她是民国二十八年来庙上的。老家在简阳禾丰。但天有不择风云,1958年,这里发生了一场地震,引起山体滑坡,殿庙被震塌了,只剩几间。又由于当时的种种原因没有被恢复,庙上的人也只有几个了就地入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全球Web3.0技术产业生态发展报告.pdf VIP
-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艺术展览互动体验创新设计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3湖南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pdf VIP
- 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开发项目教程(STM32版)习题答案.pdf VIP
- 中考数学专项提升复习:三角形的动点问题.docx VIP
- 广东春季高考数学2024试卷 .pdf VIP
- 2025年国企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酸碱中和滴定.ppt VIP
- 某地老年公寓养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不错).doc
- 2025-2026学年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花城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