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2015高考生物全程复习构想检测3-2-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

【师说】2015高考生物全程复习构想检测3-2-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师说】2015高考生物全程复习构想检测3-2-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说习题 拾阶而上练能力 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概念理解和标志重捕法的使用以及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集合;标志重捕法是用来估算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可用来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只是说明群落内的物种和数量达到相对平衡,群落内物种组成仍有变化;洪泽湖不同区域的生物分布不同,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C 2.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 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解析:土壤动物群落中有的分布在土壤表层,有的分布在表层以下,还有的分布在深层,所以土壤动物群落存在分层现象,A项错误;土壤动物种间关系更多的是捕食和竞争,B项错误;土壤的盐碱度不同会影响动物的分布,所以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C项正确;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所以只在表层取样不能体现该群落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另外调查群落丰富度不宜随机取样,D项错误。 答案:C 3.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杂草 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解析:竞争是不同种群之间为争夺生活空间、资源、食物等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 豌豆和杂草之间属于竞争关系,B项正确;田鼠和杂草属于捕食关系;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属于互利共生;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是寄生关系。 答案:B 4.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土壤中的小动物也存在垂直分层现象 B.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与物种数目呈正相关 C.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 D.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形成树林,该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解析:土壤中的小动物也存在垂直分层现象,A正确;群落中物种数目越多,物种丰富度越大,B正确;群落的结构受土壤湿度、光照等因素影响,C正确;任何一个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D错误。 答案:D 5.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解析:移栽植物能提高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A项错误;移栽植物能为动物提供生存的环境,故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预期的结果,B项正确;边坡甲上可能会发生群落的演替而自然长出乔木,C项错误;群落演替不会随时间延长而一直逐渐加剧,D项错误。 答案:B 6.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后,群落经数十年演变发展为森林。下图甲、乙、丙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过程中,甲种群数量经过“S”型增长后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第3个阶段后期,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退耕还林初期,退耕中多是杂草,高度差不多,因此此时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D.群落演替优势植物种群的替代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种群数量的变化。群落演替过程中,甲种群数量经过“S”型增长后数量开始下降,A错误;第3个阶段后期,丙种群的种群数量保持稳定不变,所以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错误;退耕还林初期,种群中各种生物仍然具有垂直分层现象,具有垂直结构,所以C错误;群落的演替中物种的取代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这种优势取代是在生存斗争中实现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答案:D 7.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所示。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________,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_______关系。 (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_______型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