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句子构式.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文句子构式

汉语“(X)连Y也/都VP”句式的“构式—语块”探析  “连”字句的探讨,从开始讨论“连”字的性质扩展到认识“连”字句的句式意义,又从“连”字句的语法分析扩展到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如今,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对“连”字句的分析有了更多的角度,更多的方法,“连”字句的研究也将继续下去。   关于“连”字句的研究,宋玉柱(1982)认为“连”字句的语法意义是既可以“表示递进关系”,又能表示一种“程度由深入浅,由重到轻,逐步递降的关系”,还有“用一种极言其甚的方法表示隐含比较,表达某种言外之意”。崔希亮(1984)认为“连”字句中的“连”除表示加合的意思外,还有“标举极端事例”的意思,即“连”字后面的成分所标举的事物带有一种极端性。周小兵(1990)从功能和语义出发对“连”字句进行研究,指出在汉语句式的分级语义序列中,“连”字句处于这一序列的顶端而受到强调,认为“连”字句的强调意义是由“连”字结构和它的对比条件共同表达的,并且把“连”字句分为基础句、类推句和隐含句三类。刘丹青、徐烈炯(1998)认为“连”字句所带的成分属于话题焦点,“连”字句的强调作用来源于该句式特有的预设和推理含义,是由整个句式表示的。   我们比较倾向宋玉柱先生的观点,认同“(X)连Y也/都VP”这种“连”字句表示一种“隐含比较”,将Y成分同“连”字前的X成分(可以隐含)进行比较,而这种比较是由“连”字句的句式所赋予的,而不是“连”字的性质导致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Y成分与X成分要在一个统一范畴内才能进行比较。例如:   (1)他连老虎肉都敢吃。   (2)连校长也来了。   (3)我这话说出来不但你不信,他不信,连我自己都不信。   (4)连女孩子都不叫苦。   在例(1)中,是将Y成分“老虎肉”跟隐含的X成分如“猪肉”“牛肉”“鱼肉”等肉类进行比较,得到“这个人的胆子很大,连老虎肉都敢吃,说明他什么肉都敢吃”的意义。例(2)中,是将“校长”跟隐含在同一个校园范畴内的“老师”“教导主任”等进行比较,“连校长也来了”,证明所有的人都来了。例(3)中,将“我自己”与“连”字前的“你”和“他”进行比较,连“我自己”都不信,说明“我”说的这句话太假了,所有人都不信。   宋玉柱认为汉语“连”字句这种句式本身蕴含了一种特殊的比较意义。那么“连”字句本身为什么能蕴含特殊的比较意义?又是怎样蕴含特殊的比较意义?其内部结构的机制和动因又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试着运用“构式-语块”理论来分析汉语“连”字句的结构模式和语义配置。   构式语法理论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逐渐兴起、90年代逐步形成的一种新的语法分析理论。构式语法理论是在批判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并深受认知语言学的影响,符合认知语言学“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完形原则。构式语法学派的代表人物Goldberg(1995)对构式的经典定义是:   语法结构是任何语义和形式的结合体,而且形式和意义的某些方面不能直接从构式的构成部分或者其他业已建立的构式中推出来。   陆俭明(2008)在《构式语法理论的价值与局限》中提到了构式语法理论的一种思想,认为“构式表示与人类经验有关的重要情景”,“是语言系统中的基本单位”;语法有生成性,但“非转换的”;除包含在语法格式即构式之内的组成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外,“构式本身也具有意义”,不同的构式有不同的构式意义。   语块理论是由Miller(1956)的短时记忆理论演化而来的。Miller(1956)认为语块是一种具有心理现实性的语言组块(chunking)现象,是认知心理层面的“组块”在语言句法层面的体现。而陆丙甫、蔡振光(2009)认为语块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根据心理实验所提供的数据,大脑运用语言进行组码(即编码)也好,解码也好,能容纳的离散块的最大限度是“7+2”。处理者会把需要记住的离散块数量尽量控制在“四”以下。苏丹洁和陆俭明(2010b)认为“语块”指的是“chunk”,是一个构式中以一定的句法形式相对独立地承载该构式的一个语义单元的句法语义聚合体。如“桌上放了一本书”中,“桌上”“放了”和“一本书”就分别是一个语块。后来学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将构式语法理论和语块理论结合起来使用,提出了所谓的“构式-语块”理论。   陆俭明先生在《再论构式语块分析法》这篇论文中总结了构式语块分析法的基本理念:a.语言的句法层面存在的是各种各样的构式;b.构式内部语义配置的每一部分语义,都以一个语块的形式来负载(陆俭明,2009a);c.构式由语块构成,语块是构式的构成单位,语块序列构成语块链(苏丹洁,2009a、2010);d.构式义是认知域中意象图式在语言中的投射(陆俭明,2010a);e.构式义通过线性链接的语块链来表达(苏丹洁,2009a、2009b)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