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功能评定.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协调功能评定

站立动作: 俯卧位→站立: 正常:俯卧位→双膝跪位→单膝跪位→站起 协调运动功能低下:四肢支撑、髋关节肢位→双手扶床,躯干伸展→身体重心后移、离床站立 端坐位→站立: 协调运动功能低下:身体晃动幅度增大,膝关节屈曲 立位保持与立位平衡: 小脑性共济失调:躯干屈曲向前的平衡能力下降,向后伸展不能,呈现过度后倾至跌倒 精细运动的评定 手的准确性检查: Jebsen-Taylor手功能检查:检查手的粗大运动的协调性:①写一句话;②模仿翻书;③捡拾小件物品;④模仿进食;⑤堆叠积木;⑥拿起大而轻的物品;⑦拿起大而重的物品。 Purdue pegboard测试:检查手的精细动作的协调性:①左手插细铁柱;②右手插细铁柱;③双手同时插细铁柱;④装配。 上肢准确性测试:①同心圆打点;②缺口连线。 帕金森病患者上肢的协调性检查 用直径为6CM的圆,让患者用铅笔在离开纸面上方10CM对准中心画点,肘要悬空,每秒一点,画50点(预定50秒),左右各一次,记下准确的点数和偏离圆心落在内5圈的点数。如不能用铅笔时可用签名笔等(但要记明)。 寻迹图大小为8×20cm左右,要求患者用笔由左至右通过垂直线的撕开处画连续的曲线,肘不要摆动,越快越好,且不应碰及垂线。上栏为右手用,正常应在11-16s内完成,错仅0-2处;下栏为左手用,正常应在14-21s完成,错0-2处。 协调运动评定的注意事项 1、一般首先进行非平衡协调性运动的检查,若患者平衡功能较好,可进一步进行平衡协调性运动的检查,手的精细协调运动检查常用于功能水平较高的患者; 2、注意观察运动完成情况。是否直接、精确;有无震颤;睁眼、闭眼和静止、运动时有无差异等; 3、检查有无肌力、关节活动度和感觉的异常 4、保证患者安全 协调障碍的相关因素 肌力低下:肌肉不能有效收缩,常过度用力,不能产生姿势与运动的协调。 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运动的自由度受限。 肌张力异常:影响运动的效率与准确性:肌张力低下收缩无力;张力高则运动阻抗增高,动作僵硬刻板,出现异常的姿势。 感觉障碍:躯体运动觉/感觉障碍使患者不能维持肌肉收缩,运动发动缓慢,运动速度缓慢,肌肉不能协同收缩,运动的准确性与效率降低。 适应性降低:CNS病损,不能控制精细运动,不能作不同速度的协调运动。 评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除意识障碍或精神障碍所致的协调功能异常外,任何引起协调运动障碍的疾患均需评定。 Q: 患者,男,67岁,因脑卒中入康复科治疗,主要表现为震颤、肌张力过高、不自主运动增多,其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个部位病变 A、小脑共济失调 B、脑干共济失调 C、垂体共济失调 D、基底节共济失调 E、脊髓后索共济失调 D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维持身体的平衡和调节随意运动。小脑通过传入、传出纤维接受大脑皮质运动区、前庭器官和本体感觉传来的冲动,并发出冲动到达大脑皮质运动区、脑干网状结构,经网状脊髓束到达脊髓,构成椎体外系的大脑-小脑途径,从而在调节肌紧张和随意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小脑不同部位发生损伤导致小脑功能不全时,可出现协调运动障碍,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肿瘤、炎症、血管病、变性疾病、酒精中毒性小脑变性,多发性硬化等常导致小脑功能不全。小脑位于大脑半球后方,覆盖在脑桥及延髓之上,横跨在中脑和延髓之间 * 基底神经节是位于大脑皮质深部的一组核团,在复杂的运动和姿势控制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作用包括控制初始的、有规律的粗大随意运动。基底节也是维持肌张力的重要部位,其对皮质运动中枢和皮质下中枢的抑制作用是肌张力正常的重要保证。基底神经节功能不全患者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发生改变和随意运动障碍。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核黄疸、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脑动脉硬化、基底节肿瘤、基底节血管性病变、氯丙嗪药物反应等常导致基底神经节功能不全。 * 引起脊髓后索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是传导本体感觉的纤维(末梢神经、神经根、脊髓后索、内侧丘系、丘脑腹侧外侧核、顶叶部位)受损,而多发性末梢神经炎、进行性神经性肌萎缩肿瘤、外伤等也导致脊髓后索功能不全。 脊髓后索对运动的协调性和姿势的保持起着重要作用,脊髓后索收集肌肉、关节等的神经末梢传入的本体感觉信息并输入大脑,本体感觉信息主要包括姿势的感觉和运动觉。脊髓后索功能不全造成同侧精细触觉和意识性深感觉障碍,发生感觉性共济失调?。引起脊髓后索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是传导本体感觉的纤维(末梢神经、神经根、脊髓后索、内侧丘系、丘脑腹侧外侧核、顶叶部位)受损,而多发性末梢神经炎、进行性神经性肌萎缩、脊髓僗、亚急性联合变性、顶叶或丘脑血管病、肿瘤、外伤等也导致脊髓后索功能不全。 “深感觉”是指肌肉及关节位置觉、运动觉、震动觉。如果传导深感觉的神经纤维或大脑感觉中枢病损,出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enhuai28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