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物理杨振宁-演讲-美与物理学
美与物理学
--杨振宁
十九世纪物理学的三项最高成就是热力学、电磁学与统计力学。
其中统计力学奠基于麦克斯韦(J. Maxwell , 1831 - 1879)、波耳
兹曼(L. Boltzmann , 1844 - 1905)与吉布斯(W. Gibbs , 1839
- 1903)的工作。波耳兹曼曾经说过:
一位音乐家在听到几个音节后,即能辨认出莫扎特(Mozart)、
贝多芬(Beethoven)或舒伯特(Schubert)的音乐。 同样,一位数
学家或物理学家也能在读了数页文字后辨认出柯西(Cauchy)、高斯
(Gauss)、雅可比(Jacobi)、亥姆霍兹(Helmholtz)或克尔期豪
夫(Kirchhoff)的工作。
对于他的这一段话也许有人会发生疑问:科学是研究事实的,事
实就是事实, 那里会有甚么风格? 关于这一点我曾经有过如下的讨
论:
让我们拿物理学来讲吧。物理学的原理有它的结构。这个结构有
它的美和妙的地方。而各个物理学工作者,对于这个结构的不同的美
和妙的地方,有不同的感受。因为大家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每位工作
者就会发展他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也就是说他会形成他
自己的风格。
今天我的演讲就是要尝试阐述上面这一段话。我们先从两位著名
物理学家的风格讲起。
一、狄拉克
狄拉克(P. Dirac , 1902 - 1984)是二十世纪一位大物理学
家。关于他的故事很多。譬如:有一次狄拉克在普林斯顿大学演讲。
演讲完毕,一位听众站起来说:“我有一个问题请回答:我不懂怎么
可以从公式(2)推导出来公式(5)。 ”狄拉克不答。 主持者说:
“狄拉克教授,请回答他的问题。”狄拉克说:“他并没有问问题,
只说了一句话。”
这个故事所以流传极广是因为它确实描述了狄拉克的一个特点:
话不多,而其内含有简单、直接、原始的逻辑性。一旦抓住了他独特
的、别人想不到的逻辑,他的文章读起来便很通顺,就像“秋水文章
不染尘”,没有任何渣滓,直达深处,直达宇宙的奥秘。
狄拉克最了不得的工作是1928年发表的两篇短文,写下了狄拉克
方程:
(D) (略)
这个简单的方程式是惊天动地的成就,是划时代的里程碑:它对
原子结构及分子结构都给予了新的层面和新的极准确的了解。没有这
个方程,就没有今天的原子、分子物理学与化学。没有狄拉克引进的
观念就不会有今天医院里通用的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 不过此
项技术实在只是狄拉克方程的一项极小的应用。
狄拉克方程“无中生有、 石破天惊”地指出为甚么电子有“ 自
旋”(spin), 而且为甚么“自旋角动量”是1 / 2而不是整数。初
次了解此中奥妙的人都无法不惊叹其为“神来之笔”,是别人无法想
到 的妙算。 当时最负盛名的海森伯(W. Heisenberg , 1901 -
1976)看了狄拉克的文章,无法了解狄拉克怎么会想出此神来之笔,
于1928年5月3日给泡利(W. Pauli , 1900 - 1958)写了一封信描述
了他的烦恼:
为了不持续地被狄拉克所烦扰,我换了一个题目做,得到了一些
成果。(按:这成果是另一项重要贡献:磁铁为甚么是磁铁。)
狄拉克方程之妙处虽然当时立刻被同行所认识,可是它有一项前
所未有的特性,叫做“负能”现象,这是大家所绝对不能接受的。狄
拉克的文章发表以后三年间关于负能现象有了许多复杂的讨论,最后
于1931年狄拉克又大胆提出 “ 反粒子 ” 理论 ( Theory of
Antiparticles ) 来解释负能现象。 这个理论当时更不为同行所接
受, 因而流传了许多半羡慕半嘲弄的故事。 直到1932年秋安 德 森
(C.D. Anderson , 1905 - 1991)发现了电子的反粒子以后,大家
才渐渐认识到反粒子理论又是物理学的另一个里程碑。
二十世纪的物理学家中,风格最独特的就数狄拉克了。我曾想把
他的文章的风格写下来给我的文、史、艺术方面的朋友们看,始终不
知如何下笔。去年偶然在香港大公报大公园一栏上看到一篇文章,其
中引了高适(700 - 765)在《答侯少府》中的诗句: “性灵出万
象,风骨超常伦。”我非常高兴,觉得用这两句诗来描述狄拉克方程
和反粒子理论是再好没有了:一方面狄拉克方程确实包罗万象,而用
“出”字描述狄拉克的灵感尤为传神。另一方面,他于1928年以后四
年间不顾玻尔(N. Bohr , 1885 - 1962)、海森伯、泡利等当时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