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方大豆虫害防治技术.doc
北方大豆虫害防治技术
近些年大豆的种植面积一直居高不下。由于大面积耕地多年连续种植大豆同一种作物,导致以取食大豆根、茎、叶为主的害虫的虫口密度逐年加大;而且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害虫的越冬基数较大,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将虫口密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大豆的正常发育。要及时地消灭害虫,控制害虫的发生趋势,防止其大发生,就要掌握害虫的生活习性与发生特点,以便及时用药。
1、草地螟
1.1发病特点
草地螟为迁移性害虫。成虫灰褐色,翅中央近前缘处有一淡黄斑,翅外缘有一黄白色条级。幼虫体为灰绿色,头墨色有白斑。1年发生2~3代。6月上旬至7月上旬是为害盛期。草地螟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主要以幼虫为害小麦、玉米、大豆。在5月下旬,隔1d到大豆田四周的杂草中走1次,看是否有草地螟成虫蛾子被惊起,若惊起的蛾子每天都有增加,便是将要大发生的趋势,要及时用药防治。
1.2防治技术
(1)药剂防治。喷药防治幼虫时,一定要在3龄以前喷药。药剂可用5%锐劲特1 000倍液,或20%大抄杀1 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1 000倍液。
(2)农业防治。及时铲趟,除去田间与周边的杂草,特别是灰菜。因为草地螟在春天以杂草,特别是灰菜作为中间寄主,然后转向田间为害大豆。
2、大豆根绒粉蚧
2.1发病特点
大豆根绒粉蚧成虫体长3.5~4.0mm,椭圆形,体表面附生白色长绒,因而具有抗药性。刚孵化的若虫为黄色,然后变为红色,体长不足1mm。腹部末端有2条较长的蜡毛。1年发生3代,以卵囊附着在大豆根茎部越冬。虫体较小,很难看清虫态特征。大豆根绒粉蚧以成虫、若虫刺吸大豆茎部及叶片。受害植株矮小,叶片干枯,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大豆出土前,在蓟菜、稗草上就发现有大量的大豆根绒粉蚧若虫。在大豆幼苗上最早发现的时间是5月18日,己经将土拱开,但还没出土的大豆子叶及刚萌发的真叶布满了红色的大豆根绒粉蚧。平均每株30~40头,最多的1棵幼苗可达120多头。
2.2防治技术
大豆根绒粉蚧发生时间较早,从5月10日开始,就应每天到田间查看1遍,做到及早防治。因大豆根绒粉蚧为刺吸式口器,所以在喷药防治时,应用具有内吸及触杀作用的农药,可选用20%大抄杀、25%酷杀、20%蚜虫净。
3、蛴螬
3.1发病特点
蛴螬是一种地下害虫。北安市受蛴螬危害最严重的耕地有:通北镇的西南部耕地、杨家乡北部耕地、石泉镇耕地。在石泉镇团结村,春天播种时,在长约50m破开的垄沟内捡出60头蛴螬。蛴螬头部呈赤褐色,有光泽,身体乳白色,多呈现向内卷曲状。2年繁殖1代,以幼虫或成虫在土中越冬。在5月下旬出现,6月中旬是为害盛期。
3.2防治技术
防治蛴螬用药,必须在播种时,随种子一起下地。若等出苗后发现植株被害时用药液灌根,已无济于事。具体措施:一是用50%辛硫磷500g加20kg水,用喷雾器均匀地喷到200 kg大豆种子上面,边喷边翻动,然后堆起来用塑料布盖上,闷种4h,放在背阴通风处晾至8成干播种。二是用35%多克福大豆种衣剂拌种,不要用生物种衣剂。
4、地老虎
4.1发生特点
地老虎为地下害虫。在北安市危害农作物的地老虎主要有白边地老虎和小地老虎,以小地老虎居多。小地老虎成虫为灰褐色蛾子,前翅狭小,有一黑色肾形斑;幼虫黄褐色至暗褐色,圆形。幼虫在5月份开始为害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将植株近地表根部咬断。在低洼地等土壤湿度较大的地块,发生为害较重。
4.2防治技术
(1)做毒土:用75%辛硫磷配制300倍液,喷在细土上拌均匀,撒在垄台苗眼附近。(2)用鲜草做毒铒诱杀,用90%敌百虫配成200倍液,喷到切碎的鲜草或菜叶上拌均匀,在傍晚时,撒在垄沟或垄台上。这种方法适用于发生面积较小的地块。
5、大豆蚜虫
5.1发病特点
成虫黄绿色或黄色,若虫头胸灰黄色,腹部黄绿色,以卵越冬。1年发生十几代,5月份迁飞到大豆田为害幼苗。7月上旬为害严重,高温干旱年份大发生时,成虫铺天盖地,漫天飞舞,数量惊人。
5.2防治技术
做好田间发生程度的调查,适时防治。当田间己有蚜虫发生,而且有8%~10%植株卷叶;或有蚜虫植株占约50%,且气温较高时,应该进行用药防治。可选用20%蚜虫净、氧化乐果、20%大抄·杀等。
6、大豆红蜘蛛
6.1发病特点
成虫是红色小型蜘蛛。背上有刚毛排成4列,雌虫体长0.5mm左右,雄虫体长0.36mm左右。
6.2防治技术
及时铲趟,清除杂草。若发现大豆红蜘蛛处于小面积发生阶段,应喷药防治。可选用1%阿维菌素4000倍液、大抄杀1500倍液、杀得快1000倍液进行喷雾。
5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