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方案概述.doc

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方案概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录 1编制目的 2 2编制依据 2 3工程概况 2 4.治理组织机构 2 4.1治理组织机构 2 4.2治理的原则和目标 3 4.3治理基本思路和方法 3 5.常见质量问题的治理措施 3 5.1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开裂问题 3 5.2地下室裂缝与渗漏问题 5 5.3厨厕等有防水要求的房间渗漏问题 8 5.4屋面渗漏问题 9 5.5窗渗漏问题 10 5.6回填土下沉 11 5.7水电安装质量通病 11 5.8节能保温施工质量问题 13 5.9装饰工程尺寸偏差问题 14 5.10其他方面影响主要使用功能的常见问题 14 5.11混凝土浇筑后常见问题(胀模、孔洞、蜂窝、麻面、烂根、露筋、夹渣) 14 1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决策部署,提高商贸公寓项目工程质量水平,改善住宅性能,减少住宅质量投诉,提高住户质量满意度,进一步健全商贸公寓工作管理体系,建立组织协调的常态化机制,确保工程质量目标实现,制定本方案。 2编制依据 1.1、根据广东省建设厅下发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的要求,针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1.2、《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第三版); 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1.5、《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 3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一个集住宅、商业场所为一体的建筑综合体,地下1层,地上20层。地下1层为停车场,地上20层为商住楼(其中1、2层属裙楼,为商场;3至20层属塔楼,为住宅)。工程基地面积2265.78㎡,建筑总面积29608.94㎡。建筑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7度,建筑耐久年限为二级,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防水等级地下室为二级、屋面为II级。 4.治理组织机构 4.1治理组织机构 为了保证项目在建设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中取得实效,特成立商贸公寓工程治理两年行动领导管理小组: 组长:陈海泽 副组长:谭毅 程理 周国义 成 员:周硕浩 李毅 刘龙起 王红捷 戚明春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对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并组织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交流和推广,负责治理活动的日常监督、检查、指导工作。 4.2治理的原则和目标 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突出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重点,准确把握常见问题产生的根源,坚持市场与现场联动,技术与进度并重,质量行为与工程实体质量齐抓,严格质量责任落实,强化激励约束措施,构建质量常见问题治理长效机制,有效预防和治理质量常见问题,全民提升住宅工程质量水平,将客户反响比较强烈的质量问题减少至消除,确保工程“长城杯”的顺利实现。 4.3治理基本思路和方法 将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做出提前预判,施工时在此工序加大管理力度,严格执行质量三检制和奖罚制度,将隐患消除在完工之前。在施工前进行提前预控,施工中加强过程管理,完成后提高验收标准的方式来将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减少至消除。 5.常见质量问题的治理措施 5.1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开裂问题 治理措施: 1.楼板厚度设计时不宜采用规范中板厚的最小取值,楼板厚度不宜小100mm;当预埋线管交叉、布置集中时板厚不宜小于120mm;在建筑平面转折处的现浇楼面、现浇板屋面应采用双层双向布筋,钢筋间距宜取150-200 mm。对不规则现浇板阳角、建筑平面外转角处有墙约束的现浇板板角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数量不少于7Φ10@100,长度应大于板短边净跨的1/3,且不小于1.5m。角部房间如有转角窗时,该角部房间板厚不宜小于120mm,板角应设置联系窗端混凝土墙、柱的板内暗梁,并设置放射形钢筋。 2.对砼配合比要提前优化,对掺合料总掺量应控制不宜大于水泥用量的40%。 3.现浇楼面、屋面等水平构件模板支撑系统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拆模时间未达到设计要求时,模板支撑不得拆除。 4.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为700- l000mm。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宜在主体结构浇筑60d 后进行。后浇带处现浇梁板底模应采用独立支撑体系,以保证梁板拆模后的楼盖受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独立支撑体系应符合高宽比的要求;后浇带浇筑前和浇筑后混凝土未达到拆模强度之前,后浇带处的模板支撑不得拆除。 5.现浇梁板混凝土浇筑时,应搭设工作马道防止人为踩踏钢筋,应采取使用通长钢筋马镫筋等必要措施,确保现浇楼面、屋面板负弯矩钢筋的正确位置。 6.预拌混凝土应严格按照实验室配合比进行配置,不得超量

文档评论(0)

550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