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黄冈师范学院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吴东升制作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初步学习示波器、晶体管毫伏表、函数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和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等常用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基本原理。 实验内容 学习用示波器的使用; 学习函数发生器的使用; 学习交流毫伏表的使用; 学习稳压电源的使用; 学习数字万用表的使用。 1. 示波器单踪显示练习 用机内“校准信号”方波(IKHz,Vpp=0.2V)对示波器进行自检。 调出波形。 校核校准信号的幅度。 校核校准信号的频率。 测量校准信号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 1.示波器单踪显示练习——示波器自检 1.调出波形 用示波器的专用电缆线把“校准信号”与 CH1(或CH2)输入插口接通。调节示波器各有关旋钮,使荧光屏上显示一至数个周期的稳定波形。 1.示波器单踪显示练习——示波器自检 测量校准信号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 首先要改变“Y轴灵敏度”开关和“微调”旋钮,使方波的高、低电平分别与荧光屏上100%、0%位置重合,然后把“扫速”开关置于适当位置,以使波形沿X轴扩展(必要时可以利用“扫速扩展”开关将波形再扩展10倍)。将“触发方式”开关置于“触发”,调节触发电平,可测得校准信号的上升时间或下降时间,并将数据记入表2.1.1中。 1.示波器单踪显示练习——示波器自检 2. 函数信号发生器练习 3. 晶体管毫伏表练习 交流正弦波测量 用示波器测量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让信号发生器输出1KHz、1V有效值的正弦电压(用晶体管毫伏表测出),然后用示波器测量其幅值,将结果记入表2.1.3中。 表2.1.3 校核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 3. 晶体管毫伏表练习 4.示波器双踪显示练习 “交替”与“断续” 观察双踪显示波形时,“交替”与“断续”两种显示方式的特点。CH1、CH2均不加输入信号,扫速开关置于扫速较低位置(如:0.5s/div档)和扫速较高位置(如:5μs/div档),把“显示方式”开关分别置于“交替”和“断续”位置时,观察二条扫描线的显示特点,并用图说明。 双踪测量 用双踪显示方式同时观察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二个输出波形:输出端(OUTPUT)上的1kHz方波和同步端(SYNC OUT)上的1kHz方波,测出它们之间的相位关系(同相或反相)?记录波形图(包括幅度、周期与相位)。 4.示波器双踪显示练习 5*. 常用电子元件测试 用万用表测出任意二个电阻的阻值,并与其色环所指示的电阻值进行比较。 检查所发电位器中心头的功能。 查看电解电容器上的规格和极性标记,并用万用表测出任意二个电容器的容量值 。 用万用表判别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 5*. 常用电子元件测试 电阻器、电容器的一般表示方法 电阻器R、电位器RP(或 W): 101=100Ω 104=100000Ω=100KΩ 4K7=4.7KΩ 100=100Ω 10K=10KΩ Ω在多数情况下可以省略。 电容器C: 10=10pF 101=100pF 103=10000pF 0.01=0.01μF 10n=10000pF 常用数量级: M(兆)=1E+6;K(千)=1E+3;m(毫)=1E-3; μ(微)=1E-6; N(纳)=1E-9; P(皮)=1E-12。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求: 附录:色环电阻的表示方法 色道: 1 2 3 4 红 黑 黄 棕 附录:电阻值的标称 附录:电阻器的主要参数 附录:电容器型号 附录:电容器的主要参数指标 附录:电容器的主要参数指标 附录:铝电解电容器 附录:其他常用的电容器 附录:常用半导体二极管 附录:二极管的主要参数指标 附录:二极管的主要参数指标 附录:二极管的参数 附录:双极型三极管 附录: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附录:GS9013(NPN)三极管的参数 附录:GS9013(NPN)三极管的参数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测试静态工作点,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 ①按图1.5.2实验图接线。把输入的正弦信号调至1kHz左右,接到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接通电源后,用示波器测输出信号,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值电压,并调节及Rw1,使输出信号最大幅度时不失真为止。 ③切断电源+12V,使RW1从电路中分离出来,测量RW1数值,计算静态工作点的理论值,并与实测值比较。 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选择Vi=1V,f=1kHz,输入到射极输出器电路中,测量输出电压Vo,计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