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与三伏贴CL.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伏天与三伏贴CL

溆浦县人民医院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三伏灸与三九灸 COPD病区 陈璐 天灸 天灸是中医传统灸法中非火热灸的一种,又名为自灸、冷灸,也称“药物发泡”或“敷贴发泡”。根据所要预防的疾病,选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敷贴于人体的穴位,利用药物的刺激作用,引起穴位局部皮肤的充血,甚至起泡,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天灸包括三伏天天灸和三九天天灸,但是常见的为三伏天天灸。 三伏灸 三伏灸就是常说的冬病夏治,每个医院的三伏灸配方都会有所差异,需看具体情况用药,三伏灸一般灸三次(初伏、中伏、末伏各一次),之后可以再进行加强灸。 三伏灸中,“隔姜灸+贴药”是最传统疗法。隔姜灸可使贴的药容易渗透,激发穴位功效使疗效叠加,才能发挥三伏灸的真正疗效。 三伏灸的作用 局部的刺激作用:局部的药物刺激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提高免疫机能,对一些过敏性疾病起防治作用。 通经活络的作用:温热性能的药物对局部的刺激,有类似灸法的效应,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效果。 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至皮下组织,在局部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 “三伏天”,人体阳气最盛,此时通过药物刺激人体穴位,能起到增强抵抗力,扶正祛邪的作用。 三伏天 三伏天:三伏天是每年当中最热的天气,分初伏、中伏、末伏,初伏10天,中伏10天或者20天,末伏10天。 具体推算方法:根据我国古代“干支纪日法”,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天干之一,故每隔10天一个庚日。“夏至三庚”,从24节气夏至开始,第3个庚日起为初伏,第4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起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膏药 膏药是祖国医学的一朵奇葩,古有“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等说法。由于膏药具有较高的稠度,故而其具备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缓慢、作用长期持久、局部疗效切实等一系列优点。 “汤药不足尽病,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活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力。” 三伏贴 三伏贴:是在三伏天根据疾病需要贴敷于人体穴位的特制膏药。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既能对穴位产生刺激,又能发挥药物本身的作用,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具体功效 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适应症 三伏贴疗法自古代流传至今,已有悠久的历史,经临床验证,总有效率达80%以上。主要适应症有: 一、肺系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慢性咳嗽,体虚反复感冒,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 二、脾胃疾病:胃痛,慢性腹泻,厌食,消化不良等。 三、其它: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痛经等。 禁忌 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 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 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 妊娠期妇女、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 正常反应及处理 1.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2.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3.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来医院就诊。 皮肤红肿瘙痒较甚者,给予相应抗过敏药物,如炉甘石、扑尔敏等。 水泡较大者,可用常规消毒患处,然后用消毒针头刺破水泡,引流干净后,用无菌辅料包扎。 注意事项 1.贴敷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 2.敷贴期间,忌烟、酒、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3.贴敷之后可能在皮肤上留下中药的沉着,用湿毛巾擦拭即可 4.贴敷时间:成人4—6小时,儿童1-2小时 5.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6.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7.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8.其他谨遵医嘱。[3] 具体操作 2015年 初伏:7月13日—7月22日 中伏:7月23日—8月11日 末伏:8月12日—8月21日 初、中、末三伏各一次,最好选择各伏的第一天,实际操作中不必拘泥于第一天,只要三伏天初、中、末各贴敷一次即可,但要注意选择气温较高的日期进行贴敷,必要时可在“三九天”再贴敷一次以巩固疗效。连续3年一个疗程。 自

文档评论(0)

70后老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