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20070424113408.pptVIP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20070424113408.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20070424113408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识别与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 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种类、作用条件、分布 ? 确定影响劳动者健康的方式、途径、程度 ? 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 是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 ? 关系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正确性 ? 明确职业病危害控制的目标 ? 指导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实施 ? 为职业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随分类标准不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 按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 ? 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按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 生产性毒物:金属与类金属、刺激性、窒息性气 体、有机溶剂、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农药 ? 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等 2、物理因素 ?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 ? 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 噪声、振动; ? 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 3、生物因素 如炭疽杆菌、布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 到的生物传染性病源物等。 ?(1)生产性毒物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化学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有的为原料,有的为中间产品,有的为产品。常见的有氯、氨等刺激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氢等窒息性气体,铅、汞等金属类毒物,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 ?(2)生产性粉尘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较长时间悬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称为生产性粉尘。如矽尘、滑石尘、电焊烟尘、石棉尘、聚氯乙烯粉尘、玻璃纤维尘,腈纶纤维尘等。 主要来源于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产品(中间体)、成品、副产品、夹杂物或废气物;以固态、液态、气态或气溶胶的形式存在于生产环境。 气态指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 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称为雾。 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O.1μm的固体微粒,称为烟。 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其粒子直径为0.1~l0μm的固体微粒则称为粉尘。 漂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 呼吸性粉尘指粉尘空气动力学直径(AED)均在7.07μm以下,而空气动力学直径(AED)5μm的粉尘采集效率为50%的粉尘。 截止2003年,全球登记化学品总数为2100多万种,其中实现商业用途570多万种,平均每天有20种新的化学品投入使用。GBZ2-2002里,有毒物质职业接触限值的329种;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中列出54种,06年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征求意见稿)中高毒类53种(石棉总尘),有限值的276种,其他类314种。 粉尘在GBZ2-2002里47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征求意见稿)加有机粉尘,共48种。 2005年各类急性职业中毒报告326起613例,死亡28例,病死率4.57%。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毒物主要是硫化氢94例和一氧化碳72例,其次是砷化氢44例、苯44例、氨27例、磷化物26例、汞及其化合物19例、苯的硝基氨基化合物17例、铅及其化合物16例和氯气14例等。 2005年尘肺病病例报告9173例,占75.11%,尘肺病例死亡966例,尘肺晋期病例963例。 通报显示,截至2005年,中国的尘肺累积病例607,570例,其中存活病人为470,089例。?矽肺和煤工尘肺仍是最主要的尘肺病,分别为4358和3967例,两者共占尘肺病例总数的90.8%;其次是水泥尘肺177例、石棉肺170例和电焊工尘肺148例。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 、氢,其余为硫、氮、氧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 ~ 99%,石油成分复杂且随产地不同而异。分为烷烃(包括直链和支链烷烃)、环烷烃(多数是烷基环戊烷、烷基环己烷)和芳香烃(多数是烷基苯),一般石油中不含有烯烃。石油中含硫化合物主要有硫醇、硫醚、二硫化物和噻吩等。在石油的某些加工产物中还含有硫化氢(H2S)。石油中含氧化合物主要有环烷酸和酚类、少量脂肪酸。石油中含氮化合物主要有吡啶、吡咯、喹啉和胺类(RNH2)等。 液化石油气是—种低碳数的烃类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丙烷、丙烯、正丁烷、异丁烷、丁稀—1、顺丁烯—2、反丁烯—2和异丁烯等,俗称碳三(C3)和碳四(C4),以及少量的甲烷、乙烷、戊烷(残液的主要成份)、乙烯和戊烯,俗称碳一(C1)、碳二(C2)和碳五(C5)。此外,还有微量的硫化物等非烃化合物。通常在民用液化石油气中,加入微量的甲硫醇、甲硫醚等硫化物作加臭剂。液化气作为一个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各厂由

文档评论(0)

zilai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