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幼儿的游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幼儿的游戏

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游戏。 1989年11月,第44届联合国大会在巴黎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的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 1996年6月,我国正式实行《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进一步明确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 一、有关游戏的理论 1、什么是游戏 2、游戏的理论 二、主要的游戏理论流派 1、古典的游戏理论 2、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3、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4、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1、古典的游戏理论 19 世纪下半叶到20 世纪30年代左右,是儿童游戏研究的初兴阶段。代表人物有: 席勒和斯宾塞的“精力过剩论”, 拉扎鲁斯的“娱乐论”, 霍尔的“复演论”, 格罗斯的“练习论”, 福禄贝尔的“自然展露”游戏观。 2、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该学派的理论风行于20 世纪40 年代至60 年代,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的“发泄、补偿说”,埃里克森的“掌握论”等。 游戏满足了孩子想做大人 的愿望。 游戏帮助儿童掌握创伤事件, 使受压抑的敌意冲动得到发泄。 3、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20 世纪60 年代至70 年代,认知发展学派将儿童游戏研究推到了鼎盛阶段,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游戏的认知本质:同化超过了顺应 由于儿童早期认知结构发展的不平衡有两种情况: 一是顺应超过了同化:外部的影响超过了自身能力,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模仿。 二是同化超过了顺应:主体自身的兴趣与需要超过了外部影响而占居主导地位,主体只是为了自我的需要与愿望去转变现实而很少考虑事物的客观特征,这是游戏的特征。 皮亚杰游戏理论的贡献 1.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 2.认识到了游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价值,冲击了游戏-学习对立观。 3.注重游戏帮助儿童处理情感问题的价值。 皮亚杰游戏理论的意义 (一)对新的刚刚出现的、不完善的心理机能进行练习、巩固,使它得到丰富与发展。 (二)帮助儿童解决情感冲突,实现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 4、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20 世纪60 年代至90 年代,是儿童游戏研究的突破阶段。代表人物是:苏联的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列昂节夫的“游戏过程说”,艾利康宁的“角色游戏”。 游戏的主要观点: 1.活动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游戏是学前期的主导活动 3. 强调游戏的社会本质 4.强调成人的教育影响 总结: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 儿童教育心理学早就指出,游戏是学前儿童最重要的和最主要的活动,它贯穿于整个学前儿童的生长和发展之中。 文学巨匠席勒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他甚至认为,艺术和游戏的产生,是人类脱离动物界的一个最后标志,也是最重要的标志。 哲学家马丁·海德格也指出:“儿童为什么要游戏呢?儿童游戏就因为他们游戏。‘因为’二字在游戏中消失了,游戏没有‘为什么’,儿童在游戏中游戏。” 三、学前游戏的发展阶段 1、独自游戏阶段 学步期及其前后的婴儿通常是以这种方式进行游戏。该阶段儿童的游戏并没有表现明显的社会性特征。婴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不太容 易察觉别人的存在。 2、平行游戏阶段 3岁左右的幼儿会在一起玩,一般各玩各的,彼此之间交流很少,他们会察觉到其他幼儿的存在,幼儿之间会相互模仿,形成了初步的玩伴关系。 3、联合游戏阶段 4岁以后,幼儿会留心别人的游戏,会 互借玩具,有时会加入对方的游戏中,并 且相互交谈,但没有建立大家一致的共同 目标,没有真正的组织者或领导者。 儿童在联合游戏中开始表现出明显的社 交行为,但每个儿童在游戏中仍以自己的 兴趣为中心。 4、合作游戏阶段 5岁以后开始出现较多的合作游戏, 合作游戏是社会性程序最高的游戏。 5岁以后的幼儿已有较丰富的社会交 往经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可 以一起商讨,确定游戏的主题,角色的 分配,材料的选择等,有了集体活动的 共同目标。 ? 一、促进幼儿体力的发展 二、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三、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四、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 展 五、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1、大肌肉的发展(四肢、躯干) 走、跑、跳跃、投掷、钻爬、攀登等等。 2、小肌肉的发展 手部肌肉得到训练,精细动作越来越灵活。 游戏,是儿童创造性的源泉;游戏中获得的技能,有助于问题的创造性解决;游戏,特别是结构游戏,有助于改善儿童的认识结构,挖掘儿童的创造潜能。 2、游戏激发了儿童的探究行为。 1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