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层分析香港中银大厦
高层建筑分分析—— 香港中银大厦分析高层建筑分分析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班级;建筑学1班 姓名;陆世超、王昌泰 学号09310114 日期;2012、10、28香港中银大厦分析建筑师介绍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广州。1935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系学习师从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和布鲁尔(Marcel Breuer),毕业后成立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其设计作品遍布全世界在建筑界享有极高威望。1983年荣获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的美誉的普利兹克奖(也称“普立兹克建筑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2010年1月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荣誉委员会宣布,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获得2009年度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金奖(RIBA Gold Medal) 。香港中银大厦分析建筑简介中银大厦是中银香港总部,位于香港中西区金钟花园道1号。的在1989年竣工,1990年启用。原址为美利楼。大厦为香港第3高的建筑物,仅次于国际金融中心及中环广场,全球排名则为居第12位。中银大厦地处中区经济和金融核心地带。一九八五年四月开始动工,建筑期达4年零4个月;一九八九年八月启用;1990年五月大厦正式开幕。大厦楼高70层,另地库停车场4层;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约50多米)共有367.4米。中银大厦于一九八九年建成时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也是世界第五高建筑物。香港中银大厦分析设计背景及设计意图大厦基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是一块四周被高架道路“缚绑” 着的局促土地,要满足楼地板面积需求,要在高楼林立的香港中环区“出人头地”,唯有向高空发展,这就是如今315米的主要原因之一。建筑的外形如同一把尖刀,贝聿铭先生说,他因该代表“中国人民的抱负”,代表了当时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高层进驻和收回香港的决心,同时也如同竹子的“节节高升”,象征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香港中银大厦分析平面及空间分析中银大厦的平面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象征著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墙代表长城,代表中国。至于平面的概念,可以溯至1973年的马德里大厦,马德里大厦亦是以方正的正面做多边的分割,分析其组合,乃系两个平等四边形的变化。贝氏正是用简洁的图创造出了变换无穷的空间。香港中银大厦分析中银大厦整栋大楼以三楼营业厅,17楼高级职员专用餐厅兼宴客厅与顶端70层的“七重厅”等处最受瞩目。两层楼高的营业空间恢宏,以石材为室内主要建材更增加其气派,位在该层中央直达第17楼的内庭,其在询问服务台上方的天花处形成一个金字塔,令人联想到巴黎罗浮宫整建案的设计,同样是金字塔造型,两者有着不同的空间意义,罗浮宫一案是由玻璃形成一个罩覆的实体空间,中银大厦是在一个实体空间中塑出虚负的空间。香港中银大厦分析6~16层平面图4层平面图交通香港中银大厦分析26~31层平面图25层平面图交通香港中银大厦分析51~66层平面图38~44层平面图交通香港中银大厦分析贝氏极为知名的华盛顿艺廊东厢,在东西两廊间的广场,有数个小金字塔错落地分布在喷泉,这些小金字塔是以其雕塑性来丰富景观代间,同时为两廊之间的地下通道采光,若追根究底贝氏采用的最早之金字塔造型,是拟建于剑桥的肯尼迪纪念图书馆,该案因为基地未获解决而夭折,这四个案子的金字塔尺度大为殊异,唯一共同点是皆具有采光的功能。同样的道理,香港中银大厦的金字塔中庭采光功能是非常明显的。香港中银大厦分析17楼是第一个有斜面屋顶的楼屋,斜面达7层楼高,在北侧的休闲厅,透过玻璃天窗可以仰视到大厦的上部楼层,自中庭可以俯看到营业大厅,空间的流畅性在此再现得淋漓尽致。第七十楼的“七重厅”是举办盛大宴会的场所,大厅中有张可坐24人的大桌,两侧有数组沙发,南侧是备餐间,储藏室及男、女厕所,整层就是一个大房间,加上高斜的玻璃屋顶,尺度巨伟,通常建物的顶屋是机械房,贝氏却将香港中银大厦机械房安排在第六十九层,在其上层创造一个充满阳光的玻璃厅,引进阳光,引进风光,将人们对空间的感觉引进至高的层次,令人衷心地佩服建筑师的气魄,这是贝聿铭先生一贯的设计手法——结合阳光与空间。香港中银大厦分析香港中银大厦分析立面设计整座大厦的立面,整座大厦的立面 ,匀以蓝 灰色玻璃作为幕墙,它贯 灰色穿以规范的45 穿以规范的450角的斜向装 饰线, 使由下至上的三角 饰线 ,形产生重叠感 ,但又在重 叠中发生变化,从而有了 向上的动感,向上的动感 ,形成一种颇 为突出的风格。创意来源于竹子,中国古人有这么一句格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贝聿铭正是从中 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 ,汲取到这么一个美好的创 意 。 这与贝聿铭一贯强调的建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