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理想》.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流沙河《理想》

理想 流沙河 理 想 流沙河 一、诵读解诗意 (1)、读准字音 (2)、把握语调,音律,节奏 (3)、区分句子中的词语轻重缓急 (4)、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恰当的语气 本文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三、研读,悟诗理 这首诗意蕴丰富,蕴涵了深刻的哲理,你们是否都读懂了呢?请细读诗歌,勾画出自己不懂得地方,并在小组内交流。请组长将交流会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在纸上,然后在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四、对比感悟 《理想》与《在山的那边》的内在联系 主题相同,都是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的崇高的理想,为之努力奋斗,都抒写了理想的意义。 《在山那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理想》:“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以上诗句都说到达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 《在山的那边》:“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次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理想》:“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郁.” 以上诗句都说,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活。 四、吟读,品诗味 (一)、理想是一种看不见也摸不到的东西,本诗中作者是用什么形象来表达理想的意义的?这样是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 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比喻:生动形象,变抽象为形象。 意象:诗歌中的具体形象。 (二)、美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深情诵读,艺术化背诵。 五、拓展延伸,重温经典 (一)、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 ①.只有向自己提出伟大目标并以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幸福的人。—加里宁 ②.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生活的目的——这种伦理基础,我把它叫做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③.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④.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 —(法)蒙田 ⑤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史立兹 ⑥.理想并不能够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闪耀。 ——巴金 ⑦.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 ——罗曼·罗兰 ⑧.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 ——屠格涅夫 ⑨.我们如果没有理想,我们的头脑将陷入昏沉;我们如果不从事劳动,我们的理想又怎样实现?             ——陈毅 ⑩.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 —列宁 ⑾.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才能实现理想。 ——周恩来 ⑿.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二)、用诗意的语言来赞美理想。 如:理想是海,掀起惊涛骇浪 理想是浪,考验万船千舟 理想是舟,装载地球村人 理想是人,开辟宇宙新天 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层进关系。 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 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 “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 * 流沙河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县人,生于1931年。早在解放前,他在成都二中读书时,就是一个追求光明、酷爱文学的少年。他加入了进步学生团体“十月读书会”,并在进步报刊上发表文章。新中国成立时他17岁,正在四川大学农化系读书。他痛恨自己的地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