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的国有港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oc

 转型中的国有港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转型中的国有港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闽南理工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转型中的国有港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系 别 经济与管理系 专 业 港口业务管理 班 级 091045225 学 号 25 姓 名 苏簪通 指导教师 黄华英 完成时间 2012 年 5 月 评定成绩 教务处制 2012年5月25日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国有港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港口企业作为现代物流链重要节点的战略定位出发,提出转型期间国有港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文章同时探讨了转型期间国有港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阻力,指出转型期间国有港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和应重点加强的几项工作。 【关键词】港口;经营机制转换;人力资源 目 录 引 言 1 1.国有港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2 1.1企业不同程度存在冗员现象 2 1.2 企业用工机制缺乏活力 2 1.3 员工激励手段单一 3 1.4 对人的管理以事务性工作为主,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 3 2 港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 3 3 国有港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 4 3.1 员工对模式的改变缺乏理解和支持 4 3.2 企业管理人员对新管理模式的实施不当 4 3.2.1 人事部门与使用部门相脱节 5 3.2.2 偏重学历,造成文化结构比例不合理 5 3.2.3 偏重物质奖励,忽视精神激励 5 3.3 现有企业文化抵制新的管理模式 5 3.3.1人事管理思想、观念及方式陈旧 5 4 转型期间国有港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原则 6 4.1 前瞻性与循序渐进相结合 6 4.2 权变与创新相结合 6 4.3 完整性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6 5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6 5.1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 6 5.2 人力资源规划和配置 7 5.3 人力资源开发 7 5.4 激励机制再造 8 5.5 对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 8 5.6 合理控制人员流动,降低流动风险 8 5.7 加强沟通,增强亲和力 8 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10 致 谢 11 引 言 当前,港口业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伴随着港口业的快速发展,港口企业对港口人才的竞争愈演愈烈,其竞争手段触目惊心,不少外资港口企业采用高薪优惠待遇和灵活的激励机制来吸引争夺港口人才。在港航系统国有企业中的一些优秀人才,特别是高学历、高等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出现外流现象,面对人才竞争的挑战,作为港口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必须认真研究入世后港口企业人才竞争出现的新情况、新动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防止人才外流。163个泊位,江苏沿江港口从业人员将新增35800人左右。在装卸价格放开、港口经济腹地交叉重叠,区域内港口能力相对过剩,货源市场不均衡,致使港口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新增产能投入后加大了港口人力资源需求,国有港口企业正面临严峻的经营形势。 1.国有港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目前,大多数的国有港口企业是从计划经济体制步入市场经济体制的。经过20 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水平虽有很大的提高,然而,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港口行业自身的发展等错综复杂的原因,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等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1企业不同程度存在冗员现象 这主要体现在两种情况下富余人员的出现:一是随着港口企业先进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使装卸生产方式逐步专业化、高效化和自动化,替代原来人力作业方式;二是企业经营战略调整、资产重组。如新老港区功能的调整,也是员工工作单位或岗位的调整过程。港口行业属于传统产业,从业人员总体上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技能单一。因而,从原有工作岗位退出来的人员中,很多人难以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要求。 1.2 企业用工机制缺乏活力 目前,国有港口企业大部分员工属于原固定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他们一经录用,只要不犯严重错误,企业一般不会辞退,因而,其工作压力比较小,对企业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劳动法》实施后,原固定工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成为合同工。然而,这种转变更多地只是表现为企业与员工履行法律程序订立劳动合同。至于劳动合同如何履行、履行合同期间可能遇到的客观情况变化以及合同的终止等问题,大多数员工没有心理准备,大部分企业也没有操作性强的实施度。“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机制并未真正形成。 1.3 员工激励手段单一 薪酬普遍被企业作为重要的激励手段。但是,在具体操作时,有的没有拉开不同岗位员工收入的差距,产生平均主义;有的不是根据员工业绩,而是在固定的时间发放固定的奖金

文档评论(0)

degaidu3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