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零度带束层质量标准
1、带束层无杂物、并线、劈缝、缺胶、喷霜、自硫、挤压变形等现象,压出时发现要作好标志,以便成型时去掉。
2、带束层的厚度、宽度必须符合施工标准规定,带束层厚度公差±0.08mm,宽度公差±1mm。
3 、生产环境的室温:20-35℃,锭子房内温度比锭子房外高2℃,相对湿度不大于25-30%,钢丝帘线在送入锭子房内24小时后允许开箱使用。
4 、使用工序轮卷取,卷取要求整齐,偏歪不大于3 mm,每卷带束层都要有流转卡片,注明生产日期,生产序号,部件名称,宽度和长度,操作人。
5、零度带束层停放时间为4小时-5天。
胶片质量标准
1 、胶料品种和胶帘布规格必须符合技术规定。
2 、胶片、胶帘布裁断标准见施工标准宽度。
3 、纵裁后的胶片和胶帘布条卷取要整齐,偏歪不能大于2 mm,并且无断头;塑料垫布要垫好,无粘边和其他粘连现象,宽度公差±2mm,厚度公差±0.1mm。
4 、胶片卷取后不得变形,裁断后的小卷胶片和尼龙帘布最多停放5天。
5 、生产环境温度20-35℃,湿度≤55%。
6、裁断后的小卷胶片,分规格分别放在存放架上,存放前要挂有流转卡片,注明生产日期,生产序号,部件名称,操作人。
钢丝圈、包布、贴合质量标准
1 、钢丝圈的钢丝规格,根数以及胶料品种标签应符合技术规定,钢丝圈周长±2mm。
2 、钢丝圈各部位尺寸必须符合下列公差要求:
接头搭接 0-20毫米,不允许重叠和缺线。其余尺寸公差见全钢子午胎外胎施工标准。
3 、钢丝圈表面不允许露钢丝。
4 、钢丝圈椭圆度:载重胎应不大于4毫米 ,工程胎应不大于6毫米。
5 、钢丝圈重缠工序要求重缠包布为25×0.88 mm,厚度±0.08mm,宽度±1mm,包布只缠一层,包布间距0-4mm,包布搭头0-10mm,接头留在钢丝圈外表面,11.00R20挂黄色标志纱,10.00R20挂白色标志纱,12.00R20不挂标志纱。
6 、贴合胶芯前要将胶芯接头刷胶浆,胶芯贴合时要求胶芯位于钢丝圈中间,钢丝圈与胶芯不得脱开,胶芯接头时要注意别将塑料纸压入接头,接头公差为0-2mm。
7 、生产环境温度20-35℃,湿度≤55%。
压延帘布质量标准
1 、压延帘布无杂物、并线、自硫、缺胶、露线、挤压变形和喷霜等缺陷。
2 、压延帘布每500mm宽度只能一处并线,不允许有稀线。
3 、压延帘布密度公差:每100根+2根。
4 、钢丝帘布压延厚度公差为:厚度±0.1mm,不对称度最大为0.1mm。
5 、帘布卷取后边部应整齐,偏歪值不大于3 mm。
6 、帘布空气含量按有关规定。
7 、必须保证胶帘布在裁断案上平坦,跷起高度不得大于5毫米。
8 、生产环境的室温:20-35℃,锭子房内温度比锭子房外高2℃,相对湿度不大于25-30%,钢丝在送入锭子房24小时后允许开箱使用。
9、压延大线停放时间为24小时-20天,用黑色聚乙烯包后最多不超过40天。
胶片/内衬层质量标准
1 、内衬层复合部件和胶片外观无褶子、气泡、杂质、冷胶和熟胶疙瘩。
2 、内衬层复合部件尺寸必须符合规定标准。
3 、内衬层的两侧对称部位
载重胎:厚度公差+0.4mm,对中心偏差不超过3mm。
工程胎:厚度公差+0.5mm,对中心偏差不超过5mm。
4 、返回内衬层原则要求分割后掺用,不能分割的按≤40%的比例掺用于气密层中。
5、内衬层停放时间为4小时-5天。
6、生产环境温度20-35℃,湿度≤55%。
压出胶部件质量标准
1、 各种规格的压出半成品尺寸(距裁切断面200mm,各点测量)和重量(分选称)必须符合施工标准要求。
2 、各种压出半成品表面无杂质、无沟痕、无自硫胶,各种胶片和聚乙烯塑料纸要求贴得平整完好,各种胶部件停放时间为4小时-5天。
3 、确保压出半成品存放无水分,胎侧切割裁刀角度≤18°,其它部件切割裁刀角度≤30°,裁切表面平整,无碎塑料,百叶车要清洁且摆放不得摆放于车外或挤压。
4 、双复合冷却水需每周至少换水一次,保证水质清洁,冷却水PH值为6.2-6.8。对超出PH值范围的胶部件,如粘性较好,可流转到下道工序正常使用,如粘性不好,则发放时需做好相关标识并通知下道工序做适当处理,如刷汽油或胶浆,以确保其粘性。
5 、返掺部件分割后按小于10%掺用于同种部件,其中三角胶芯返掺比例不得大于15%,分割时按照《返回胶处理作业指导书》执行,依据硬胶可以少量分割到软胶中,软胶不允许分割到硬胶中的原则分割。
6 、生产环境温度20-35℃,湿度≤5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