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面本科生的专业基础(技术)课有《生物.doc

讲授面本科生的专业基础(技术)课有《生物.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报告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生物统计学》教学小组 2004-8-3 摘要:本文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的简史和成果及特色、教学的内容和手段及效果等方面全面总结了数字化《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再接再厉,进一步提高生物统计学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生物统计学作为一门农学、植保、生物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技术)课,素有方法论的美称。该学科的任务就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展示数据,解释生物学现象,探索其内在规律。课程设置之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且能够应用这些原理与方法,解决在各专业科学试验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信息时代的到来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如何应对挑战,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战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拟从生物统计学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方法的革新等方面对数字化《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建设进行探索。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1-1基本信息 杨锦忠,男,1963年4月出生,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归国留学人员。 研究方向:作物信息学与作物生态生理学。 院系: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电邮:jzyang@; jzyang@ 电话:0354-6288062 传真:0354-6222942 地址:山西太谷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030801) 1-2教学情况 讲授面向本科生的专业基础(技术)课《生物统计学》、《计算机农业应用》、公共课《农业网络应用》,面向研究生的专业课《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专业基础课《专业英语》。周学时平均达6个,学生共有5届1615人,其中生物统计学达999人。指导实验周学时平均2个,学生总人数1218人。指导作物生产实习49人,毕业实习/论文34人,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专业研究生8人。先后指导研究生8名。 主持并完成三项教学研究课题:(1)《生物统计学》课程电化教学工程建设、山西农业大学、1997-1999;(2)《生物统计学》课程电化教学工程建设、山西省教育厅、1998-2000;(3)《生物统计学》双语多媒体教学课件研制、山西农业大学、2003-2004。 以第一作者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篇:(1)生物统计学电化教学探索,中国现代教育论坛·2002,汪培栋等主编,新华出版社:北京,2002,148-149;(2)计算机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践、农业高教研究,2001,(1):31-33。 主持开发的《生物统计学》计算机辅助教学集成系统获得山西省2002年教学成果一等奖;荣获山西省2003年五一表彰一等功。 1-3学术研究 主持学术研究课题3项: (1)作物考种与种子检验的智能自动分析系统,山西省留学生基金委员会,2004-2006; (2)山西省耕地重金属复合容量与小麦玉米保质增产的研究,山西省留学生基金委员会,1998-2000; (3)作物智能化信息技术研究,山西农业大学博士启动基金,2001-2003。 以第二名参加研究课题2项: (4)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山西示范区,玉米),国家跨越计划子课题2,2001-2003; (5)渗水地膜覆盖增产机理及模式研究,山西省科技发展计划,2001-2004。 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 (1)Year-to-Year and Maturity Variation in Rainfed Soybean Yield by Planting Dates,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4,3(3):186-191; (2)Simulated interannual and soil-related variations in planting date effects on rainfed soybean yields,Proceeding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ZHAO Chun-jiang ed., ISIITA2003, 2003,Beijing: China Agriculture Press: 397-400; (3)复合污染系统中互作的分类方法研究,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2,10(4):131-133; (4)土壤镉、铬、铅复合污染胁迫对小麦玉米不同器官重金属含量影响的研究,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作物学会主办),王连铮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2002,152-158; (5)典型变量分析在草地生态

文档评论(0)

cc880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