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ppt

2015全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改革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修订 2001年开始新课程实验,各方面都十分关注,国内外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一线教师等,实施中也提出了很多的建议。 2003第一次修订,2004年修订稿送审;修订的依据是当年中央8号文件,主题是减负和青少年道德思想建设 2005年第二次修订,修订的起因是当年两会代表对标准实验稿的批评。 第二次修订成为2007年各学科标准修订的先导 以上的结果与2003年统计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 2003年参加调查教师所来自的实验区 全国28个省/直辖市的实验区都参与了本次调查,既有经济与教育发达的地区,也有经济与教育相对不发达的地区,既有城镇地区,也有乡村地区,能够全面地反馈各地区教育实践者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建议和意见。 实践决定了修订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 “四基”源于“全面知识”的数学观和教学观 数学既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又是学生成长的载体 数学既有作为科学的数学又有作为教育的数学的两重性 作为课程内容的数学,更关注数学作为“成长载体”的教育价值 所以要努力摆脱“只听不想、只学不问、只知不识”教学状态 要注重科学素养,理性思维、洞察力、评价能力、批评精神、敬业精神、合作精神、严谨求实,创新精神的养成 作为课程内容的数学包括: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 从几个角度理解: 1.显性知识:能够言传的知识 隐性知识:所知比能言多,只可意会 2.事实性知识、原理性知识是显性的; 理解性的知识、如“数感”;与人及其社会关系有关的知识,如价值观 相互关系 显性:冰山的尖端 隐性:隐藏在冰山下的部分(90%以上) 隐性是显性的基础,既可以辅助和向导,也可以干扰和冲突 隐性知识的特征 形式多样:诀窍、技巧、直觉、思维、意识、约定俗成的默契;信念、价值取向… 载体的非技术性:大脑,氛围… 内容不确定性:没有形成完整体系,不能精确阐述 流通困难:灌输不进去,只能靠体验、领悟、传递、转化、… 能力是隐性知识的“外显” 素质是隐性知识的内化与升华 只有显性知识的人可能会成书呆子 只注重显性知识的培养是产生“高分低能”的重要原因 要树立基于“全面知识”的教学观,把隐性知识纳入教学范畴 重新审视“教什么”“怎么教”“教的怎么样”? “学什么”“怎么学”“学的怎么样”? 知道隐性知识的存在,把握隐性知识的要点,注重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结合,是当前转变教学模式、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基本出发点 5.”课程目标“的修改 提出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原来《标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要重新认识数学能力 传统的三大能力中,逻辑思维能力是核心。 传统的三大能力的来源:克鲁切茨基:(1)把数学材料形式化; (2)概括数学材料发现共同点; (3)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运算; (4)连贯而有节奏的逻辑推理; (5)缩短推理结构进行简洁推理;(6)逆向思维能力;(7)思维的灵活性; (8)数字记忆; (9)空间概念。 (“形式化、抽象化) 其它的能力刻画,如(美国): 问题解决 推理与证明 数学交流 数学知识的连接(关联、综合) 表示 《数学教育引论》高教出版社。 1991 (1)感知数学材料形式化; (2)对数学对象、空间关系的抽象概括能力;(3)运用数学符号进行推理的能力; (4)运用数学符号进行数学运算的能力;(5)思维转换能力;(6)记忆特定的数学符号、原理方法、抽象结构的能力。 (与克鲁切茨基的基本相同,有道理,但不全面) 与高中的能力提法衔接 高中:1、数学感觉与判断。 2、数据收集与分析。 3 几何直观与空间想象。4、数学表示与数学建模。 5、归纳猜想与合情推理。 6、逻辑思考与演绎证明。 7、数学联结与数学洞察。 8、数学计算与算法设计。 9、数学语言与数学交流。 10、 理性思维与体系构建。 所有的能力都要在义务教育阶段找到影子,培养都从这里开始 5.”课程目标“的修改 完善了一些具体目标的描述:比如对于学习习惯,明确指出使学生养成 “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规范了课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并在内容标准中使用这些行为动词 表述 。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

文档评论(0)

5f2e5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