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概论-第一章.ppt

  1. 1、本文档共2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欢迎选修 系统工程概论课程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系统工程概论 2.学时学分:周2-4学时,共40学时,2学分 3.预修课程:运筹学 4.使用教材:张天学主编的《系统工程学》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8 5.教学参考书: (1)汪应洛主编《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2)许国志主编《系统科学》 (3)欧阳莹之主编《复杂系统理论基础》 6.要求:严格考勤,认真完成作业(2-4次) 授课内容 1.第一章:系统与系统工程(6学时) 2.第二章:系统分析(4学时) 3.第三章:系统模型(6学时) 4.第四章:系统仿真(6学时) 5.第六章:系统评价(8学时) 6.第七章:决策分析(4学时) 第一章:系统与系统工程 第一节:系统的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百货系统: .由很多组成部分 .各部分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有序结构 .特定功能 一.系统的概念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元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1.由若干要素组成,两个或两个以上 2.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有机联系 3.任何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功能 二.系统思想发展史 1.古代朴素的系统思想:世界的统一性 (3)老子:自然界的整体性及有机联系性 .宇宙万物的演变,道是宇宙的本源“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荀子:世界的整体性、物质性及可知性 .宇宙观:天的物质性与可知性. “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是之谓天” . 自然界具有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 .自然界的整体性 .人性上:主张性恶论 人性是与生俱来的、质朴的一种自然属性,“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表现为“铠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 ,所以人性就是“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而人性的“善”则是后天人为(即“伪”),“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善”是后天环境和教化学习的结果。 .政治上 阐述了奉行王道而成就帝王大业的圣王的制度 及论证了统一战争中的战略和战术 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宝瓶口引水工程 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飞沙堰溢洪道位于金刚堤尾部、离堆前端,长约200米,高2.15米,其作用是当内江水量较小的时候,拦水进入宝瓶口,起着河堤的作用,保证灌区水量。当洪水季节水量较多时,大量的江水由于受到宝瓶口的阻拦并在此淤积,当超过溢洪道的高度时,多余的水量就自动排泄到外江。李冰还巧妙地利用宝瓶口前面三道崖的弯道环流地形和水势,第二次利用弯道流体力学原理,简单易行地解决了河沙淤集这个国际上水利工程的难题,让飞沙堰自动排去内江泥沙量的75%。令中外学者钦佩万分,赞叹不已。飞沙堰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三大工程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能作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 古代系统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2—历法及二十四节气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为发展农牧业,很早就关心天象的变化,把宇宙看作一个整体,探讨它的结构、变化和发展,揭示天体运动与季节变化的联系,编制出历法和指导农业生产的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古代系统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3—阴阳五行说 阴阳说:早在夏

文档评论(0)

dreamzhangn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