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商海,看上海.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0 观商海,看上海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宿命。    上海从来就不是那种中国古代传统重镇――政治中心或军事据点。按照上海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仲礼的说法,上海的诞生更接近于西方世界诸多名城――无论是马赛、曼彻斯特还是热那亚、威尼斯,都是靠港靠水,都是由商而兴、因商立市。    上海,浮在商海之上。    这样的宿命,在21世纪,正面临着新的选择,新的考验。      握着长弓的左手       截至2014年10月底,外商在上海累计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84家,其中亚太区总部24家,投资性公司295家,研发中心379家。    如果把时间拨到170年前,开埠不久的上海在“吸引外商”方面也不比今天逊色。由于清王朝对外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全国对外贸易的港口仅限于广州,而等到上海一开埠,外国商行纷纷由广州迁至上海,许多新的洋行也不断设立起来。1843年底,仁记洋行、颠地洋行、怡和洋行就在黄浦江畔筹建洋行楼房。到了1844年,上海就有英美洋行11家,这一数字在10年后增加到120家。    其实,上海的商业中心地位在开埠以前就已确立。    “上海”这个词,最初来自一条名叫“上海浦”的河名,北宋天圣元年以前设“上海县”、南宋设上海镇(今十六铺附近)、元代设上海县,都同上海港商贸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在鸦片战争前夕,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居全国首位,赫然成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万里长江,与中国海岸线的弧形砰然相交――谁都能看出这里是中国的枢机。对着全世界张弓搭箭,上海,正是握着长弓的左手。    鸦片战争后,上海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于1843年11月17日正式开埠。新式商业崛起,万商云集,百货荟萃。到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已经跃升为远东第一大都市,华洋杂处,商贾辐辏。即便经历战乱和动荡年代,上海的商业依旧有声有色,整座城市充满活力。    大量满载洋货的外轮纷纷停靠上海,1844年上海进口商船的货值50多万英镑,上海进口的货物占到全国总额12.5%;到了1861年就升至1200多万英镑,占比接近九成。此时的上海代替广州成为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心。1931年,上海港跃居世界港口第七位。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应运而生,主要集中在上海县城以外的北市租界地区,以丝茶、洋货为主。    上海原有的商业市场,主要集中在上海旧县城内,大东门、小东门和南门一带最为繁华。随着城厢居民的增加和船码头逐渐向十六铺发展,商业市面也相继向小东门内三牌楼、四牌楼、方浜路及城隍庙等地延伸。与此同时,租界商业迅猛发展,上海的商业中心也逐渐北移到租界。租界原是上海县城外的“荒野之地”,租界当局在市政、公用事业设施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到了20世纪初,西式马路已纵横交错。    租界的商业繁荣对上海旧城区的商业资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如上海著名的绸布业“三大祥”(宝大祥、协大祥、信大祥),原都开设在小东门一带,后来纷纷迁入租界营业。著名的吴良才眼镜店,原名澄明斋珠宝玉器店,开设在南市方浜路,20世纪初为扩大营业也在南京路开设总店。就连一些外地商号,也都想方设法到上海租界占一席之地。如天津的盛锡福帽店、苏州的采芝斋食品店等。    根据《上海商业史》记载,20世纪初上海租界内最为活跃的商业是洋杂货、五金煤铁机器和洋布。此外,报关、出入口货行、保险等行业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当时上海对外贸易活动中形成新的商业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租界在战乱时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孤岛”时期的上海商业依旧繁盛,归功于英美法租界未被日寇占领,租界内的商品流通不受限制,有“自由商业市”之称。当时,南市、闸北、虹口等沦陷区的许多华人店号相继迁入租界或到租界开设分店,在租界避难的富户也纷纷在此投资办厂开店。      只要精彩就有喝彩       饶有意味的是,上海作为繁荣的商业之都,虽然有沪商,却从未形成像晋帮、徽帮、浙帮、闽帮和粤帮那样的中国传统商帮。    在上海商学院原院长方名山看来,这可能因为上海县原本就是移民县城的缘故。早在明代,就有许多徽商、晋商等内地商人旅居上海。清代上海县城云集的商人来自五湖四海,本地籍的上海商人仅占20%,可见上海早在开埠前就已是“海纳百川”了。    1843年开埠以后,各国商人纷至沓来,外商在19世纪60-70年代几乎垄断了上海的对外贸易、江海航运和金融;稍后出现买办商人,清政府在上海举办洋务企业形成了近代官商,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民族企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本土的民营工商资本家大量涌现。    就像一个张灯结彩的大舞台,主角频频变换,戏文一出接着一出,只要精彩就有喝彩,身份和出处并不是最重要的。    开埠后,各地商帮汇聚上海,在上海市内商业、钱庄和埠际贸易中各显身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