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册1.1荷塘月色(教学设计)Word版[高考必备].docVIP

北京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册1.1荷塘月色(教学设计)Word版[高考必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荷塘月色(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理清全文结构。 b.背诵经典片段。 2.能力目标 a.培养快速阅读文章及筛选关键词语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情感,领会作者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二、教学要点 领悟作品的结构美和情感美。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情感,领会作者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四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知人论世 1.出示作者有关情况。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号秋实,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的“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字“佩弦”。他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初中时,学过他的散文《春》、《背影》等。19岁考入北大哲学系;27岁任清华大学教授;毛主席高度赞扬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出示本文的写作背景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作者当时29岁,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叛变革命,三天之间,300多人被杀,500多人被捕,3000多人失踪。一夜之间,白色恐怖笼罩全国。消息传到北京,朱自清十分震惊,一连几天心绪不宁,充满苦涩、悲愤和彷徨。 四?一二政变给他的打击是很大的,他在信中这样写道:“ 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走路、说话都要费很大的力气;还不能如意。心里是一团 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节选自朱自清,1927年9月17日的一封信) “ 只有参加革命和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我既不能参加革命与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可姑作安心的过日子了。我是想找一件事,钻了进去,消磨这一生。我终于在国学里找出了一个题目,开始像小儿的学步。这正是往死路上走;但我乐意这么走,也就没有法子。”(朱自清《哪里走》1923年2月) 朱自清既反感于国民党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怀疑惧,陷入不知“那里走”的“惶惶然”中,他“躲到学术研究中”,躲到大自然中,既是“避难”,又在与政治保持距离中维护知识分子的相对独立。 识记文学常识,借助背景把握人物情感的变化。 让学生把握文学常识,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便于把握文章的主旨。 环节二: 初读课文 提出要求,朗读课文。 1.扫除文字障碍。 2.理清脉络(行踪、情感)。 a.圈出表示行踪变化的句子或者地点转移的句子。 b.找出文中描写心里感受的句子。 (1)在重要词语(特别是生字新词)下面做上标记。 (2)标出作者行踪的变化的句子和情心理感受的句子。 培养学生阅读现代文本的能力。 环节三: 交流 检测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并作出总评。 (1)作者的行踪变化: 第一节“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第九节“——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小结:出家门——去荷塘——观荷塘——回家门(明线——游踪) (2)作者的情绪变化 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②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好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 世界里。 ③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④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⑤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⑥这令我到底惦念着江南了。来源:] 小结:不宁静——淡淡的喜悦——超脱——不宁静(暗线——情感) 小组内交流成果,差生展示本组成果,优生评价它组成果。 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环节四: 再读课文 出示问题,指引阅读。 找出全文的文眼、脉络,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由朗读,圈出文眼句。 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 环节五: 展示 交流 小结 文眼:心里颇不宁静 脉络:心里颇不宁静——觉得是个自由的人——我什么也没有——想起采莲的事. 思想感情: 对黑暗现实不满——寻求超脱、不肯同流合污——回到现实——对美好追求的寄托 ‖ ‖ ‖ 反映淡淡的哀愁 得到淡淡的喜悦 仍是淡淡的哀愁 小组内交流,选出优秀者进行展示。 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环节六: 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四、五、六自然段,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 圈出所写景物,明确手法及效果 培养鉴赏散文语言的能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