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故都的秋(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b.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艺术手法
2.能力目标
a.通过朗读培养感悟、品味揣摩语言的能力。
b.通过五幅画面,引导学生赏析作者笔下故都的秋的“味”。
3.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观情感,培养人文情怀,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要点
通过五幅画面,引导学生赏析作者笔下故都的秋的“味”。
三、教学难点
把握散文“形”与“神”的辩证关系。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艺术手法。
四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1.投影有关“秋”的诗词和“秋”的图片。
示例一: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示例二: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解题:
①“故都”指什么地方?(北平)
②作者为什么不称“北平的秋”而叫“故都的秋”呢?
明确:北平(现在的北京)曾作过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都城,可谓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突出北平历史悠久。现在的都城是南京,“故”有“从前的”、“过去的”的意思。人们对“从前的”、“过去的”的事物往往会产生怀念、眷恋等感情。譬如:漂泊在外者称自己魂牵梦萦的家乡为“故乡”,对与自己友情深厚的朋友称“故人”。从“秋”字可以看出,文章描写的是秋景。因此从标题看,这是一篇饱含着眷恋深情的情景交融的文章。
3.简介作者。 背诵关于秋的句子,谈自己的心中之秋。借助文章标题来把握本文的写作对象,明确目标。 创设情境,感悟诗词中的秋之味。由题入文,指引方向。 环节二:
初读文本 一、听读课文,可以小声跟读,边品美文,边思考,完成两个问题。
(1)故都的秋天有什么特色?对这些特色的描写集中在哪些段落?
明确:清、静、悲凉。3—11 自然段。
(2)请用简洁的语言,扣住这些段落中的主要景物,概括作者描绘的几幅秋景图。
明确:第3段庭院静观(破屋秋色),第4段槐树落蕊(街头落蕊),第5段秋蝉残鸣,第6—10段闲话秋凉,第11段清秋佳果。或者描绘了秋花、秋槐、秋蝉、秋雨、秋果五幅故都秋景。
二、课文结构探讨
课文分四个部分:思秋(1-2)、绘秋(3-11)、议秋(12)、恋秋(13-14)。 (1)听读课文之时要注意给生字词、多音字加上拼音。
(2)借助课件所出示的问题,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在文旁做出批注。 培养学生阅读现代文本的习惯。 环节三:
再读文本 课件出示任务。
(1)圈出表现秋天色彩的词语。这些词语体现出秋天的哪个特点?
明确:
清:①秋色——冷色系列:青天(蓝绿)、蓝朵(蓝色)、秋草(枯黄)、落蕊(灰白)、树影(暗灰)、灰土(灰色)、灰沉沉的天(灰色)、青布(蓝绿)、枣树(淡绿微黄)
(2)标出故都的秋声主要有哪些声音。体现出秋天的什么特点?
明确:
静 :①槐树落蕊(街头落蕊)——落蕊无声、踏蕊无声、扫蕊无声。②驯鸽飞声、秋蝉残声、息列索落雨声、缓慢悠闲声、微叹互答声(以声写静——衬托)
(3)秋色和秋声之中感悟到怎样的秋之味?
明确:
悲凉:①疏疏落落的秋草,潜意识的落寞,嘶叫的秋蝉,一层秋雨一层凉,清秋佳日短,尘沙灰土的世界。
写自然之秋,抒内心之愁,“主观情”与“客观景”自然融合,以情驭景、以景显情,体现了本文情与景的密切关系,也是这篇散文突出的特色。 学生速读文本,根据课件所出示的问题,小组内进行探讨,形成结论,然后推举一人代表发言。 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环节四:
合作探究 作者为什么只撷取这涂抹着一层淡淡的灰色的花、槐、蝉、雨、果等景物来细味秋天的“清、静、悲凉”呢?
提示:联系作者生平经历、写作背景、个人气质。
课件投影作者经历、写作背景等内容。
如何才能做到以景显情、以情驭景呢?
明确:1.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
2.充分调动我们的各个感官。
3.合理运用多种手法。 知人论世,借助作者的生平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个人气质等有关内容理解文本选材的技巧。 学习解读现代文文本的技巧,提升解读现代文的能力。 环节五:
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也重点赏析了3-11段,感受了作者笔下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秋味”。文章的第2.12.13.14段这些文字看似多余,它们有没有作用,如果有,有何作用?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下,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探讨。 根据老师给出的问题,思考2.12.13.14与3——11段的关系。 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优课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高考必备].docx
- 优课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七一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案[高考必备].docx
-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高考必备].doc
-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英语试题Word版含答案[高考必备].doc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高考必备].doc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高考必备].doc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高考必备].doc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高考必备].doc
- 内蒙古阿盟一中2016年高考物理一模试卷Word版含解析[高考必备].doc
- 北京市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册第0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练)Word版含解析[高考必备].doc
- 北京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册2.1故都的秋(限时测试)Word版含解析[高考必备].doc
- 北京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册2.2故都的秋作者简介Word版[高考必备].doc
- 北京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册3.1囚绿记(教学设计)Word版[高考必备].doc
- 北京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册3.1囚绿记(限时测试)Word版含解析[高考必备].doc
- 北京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册4.1诗经·采薇(教学设计)Word版[高考必备].doc
- 北京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册《荷塘月色》赏析Word版[高考必备].doc
- 北京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册如何鉴赏写景散文Word版[高考必备].doc
- 北京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册故都的秋赏析Word版[高考必备].doc
- 北京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册第01单元《作文之“打开创作的源泉”》(教学设计)Word版[高考必备].doc
- 北京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册第01单元走进朱自清(第02课时)(课堂训练)Word版含解析[高考必备].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