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仕 学与思 学与行.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与仕 学与思 学与行也许,“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过于浪漫主义,但《论语》给我们的启示却历久弥新。一个“儒”字点明了“立人之所需”,而一个“学”字则点明了“立人之所由”。学与仕“仕,事也”。儒家看来,人生当有为,有为当“天下为公”。因此,学成而不出仕、不为国家做事是可耻的,至少是不可取的。“仕,学也”。学为“仕”之本义,也是仕子安身立命之本业。因此,《论语》深情寄语:“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学与仕”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学而优”――学有余力、学有所成,则义不容辞、当仁不让,出来做事做官,施展抱负。“仕而优”――处事游刃有余、公务尚有余暇,则少点应酬多些回归,勿忘读书,赶快“充电”吧。一意两言,实质是两翼而一体。由此不难理解,四处碰壁“累累若丧家之狗”的孔子,何以会“知其不可而为之”。无论落魄还是得宠,孔子总释放正能量。或给出坦荡的为政之要,“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或给出中肯的处世之道,“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危,正直;孙,通“逊”。)“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中国文人的风骨,表面看有“儒”“道”两相,实质上都是儒家精神浸渐――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哪一项不是在物我、进退间寻找寄托?学与仕不冲突,事与政都归结于行,归结于以身作则――“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做官与做学问的出发点与归结点还是做人。孔子谆谆告诫弟子:“女(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你们要做高尚的读书人,不要做低俗的小人。君子与小人的概念,在儒学体系中,俨然是理想、信仰与人生价值观的考量。两者对比性的论述,《论语》二十篇中比比皆是。为人处世――“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治邦理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为谦谦君子,《论语》给人最大的感受乃“如坐春风”。但这不表明孔子“好好先生”一个,须知,儒家是有原则的,有担当的,《论语》中有一句话近乎骂人,应当听取:“乡愿,德之贼也。”君子自信更自省。孔门弟子曾子有“三省”之问(“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有“四不”之忧(“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心存敬畏,能不忧而优乎?――学为“仕”业,干部当“读好书”。学与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论语》一言蔽之,一语中的。后继儒家荀子借《劝学》加以演绎,遂成传世名篇。学子大凡都有“学”之宏愿,也有寒窗苦读功夫。但学而不思、学而不化,着实可惜。这样的学,充其量学成“寻章摘句老雕虫”。不思则迷惘,心中乱网一张,管用吗?当然,思的前提还是要学,否则空中楼阁,无济于事。学是吸收,多多益善;思是升华,不可或缺。“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翻阅《论语》,我总为孔门师徒的精诚所感召。孔子自我评价:“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评价门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由此,对韩愈《师说》中“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的推断不免更认可。现代生活,步履匆匆。“没有时间读书”几乎成了某些从政者的口头禅。信息化时代,阅读的快餐化、碎片化,又使得“学与思”割裂。不读原著,不读全本,不愿阅读,不深阅读,让我们的思想变成“为无源头活水来”的碎萍一池。“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这是激发学习的热情。“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推崇学习的意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是追问学习的本质与目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是点拨学习的方略与路径。“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子聪明,更开明。或许周游列国时那次“眼见为虚”(错怪弟子做饭先偷尝)的教训让老人家心有戚戚。因而,他要搞个备忘录:“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知(智)者不惑”,由学而思,由思而行,儒家的智慧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反思。于是有了“四绝”之戒与“九思”之勉。“四绝”为“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大意为不凭空臆断,不绝对肯定,不固执一面,不自以为是)。“九思”为全方位系统思维:“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能如是,当为“君子”;否则,难去“小人”之虞。学生根,思开花。有意思的是,孔子的嫡孙字“子思”,一代“述圣”,承上启下,发扬光大。子思所作《中庸》,微言大义,要言不烦。中有一言,直证知行逻辑链,经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为“学”业,领跑者当“读破”书。学与行儒家追求精神不朽,旨在“立业而立人”。“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通读《论语》,处处可见“三立”踪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