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一) 税收原理 第六章(一) 税收原理 第一节 税收制度的涵义及其要素 一、税收制度的涵义所谓税收制度一般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程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税收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税收制度一般是由具体税种组成的,一种是单一税制 ;另一种是复合税制 。 第一节 税收制度的涵义及其要素税收制度的核心部分是税收基本法规,其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税收的各种法律、条例。 第二层次是各种税收法律、条例的实施细则或实施办法。 第三层次是各种税收的具体规定。 第一节 税收制度的涵义及其要素 第一节 税收制度的涵义及其要素 二、税收制度要素 (二)征税对象(税收客体):课税的标的物,是区别不同税种的重要标志 第一节 税收制度的涵义及其要素 第一节 税收制度的涵义及其要素 第一节 税收制度的涵义及其要素 2、累进税率:把课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等级,从低到高分别规定逐级递增的税率。其特点是税率随着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逐步提高,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也越高。累进税率按累进结构的不同又分为全额累进和超额累进。 第一节 税收制度的涵义及其要素 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比较 1、概念: 全额累进税率:在对课税对象规定逐级递增的累进税率基础上,当课税对象由低一级升到高一级时,全部课税对象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算征税。 超额累进税率:各个等级的课税对象分别按照该等级的适用税率计算。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1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第一节 税收制度的涵义及其要素 第一节 税收制度的涵义及其要素 第一节 税收制度的涵义及其要素 按超额累进方法计算: 张三应纳税:500 ×5% + 1500 ×10% = 175 元 李四应纳税:500 ×5% + 1500 × 10% + 1 × 15% = 175.15元 结论2:在临界点时,全额累进税率在实际运用中不合理,超额累进税率比较合理。 第一节 税收制度的涵义及其要素 第一节 税收制度的涵义及其要素 如上例中:①张三应纳税: 按全额累进方法: 2000×10% = 200元 按超额累进方法: 500×5% + 1500×10%=175元 速算扣除数 :200-175=25 张三应纳税:2000×10% - 25 = 175元 第一节 税收制度的涵义及其要素 ②李四应纳税: 按全额累进方法:2001×10% = 300.15元 按超额累进方法:500×5%+1500×10%+1×15%=175.15 速算扣除数:300.15-175.15=125 李四应纳税:2001×15% -125 = 175.15元 第一节 税收制度的涵义及其要素 3、定额税率: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而不规定征收比例。 税率的划分- 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 第一节 税收制度的涵义及其要素 二、税收要素 (四)纳税环节 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环节,规定征纳行为在什么阶段发生。1、单一环节征税2、多环节征税 (五)纳税期限 第一节 税收制度的涵义及其要素 (六)附加、加成和减免税 1、附加:教育费、城市维护建设费、所得税地方附加 2、加成:个人所得税劳务报酬所得,一成为10% 3、起征点与免征额 4、减税与免税 (七)违章处理 第二节 税收的分类 一、按税收客体分类 (一)商品税(二)所得税 (三)财产税(四)其他税 二、按税收的计量(或计征)标准分类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两大类。 三、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可分价内税和价外税两大类。 消费税税目、税率(税额)表 第二节 税收的分类 第二节 税收的分类 中央预算固定收入 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 地方预算固定收入 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印花税,屠宰税、筵席税 第二节 税收的分类 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 增值税:中央分享75%,地方分享25%。 营业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归地方 企业所得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及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部分中央分享60%,地方分享40% 第二节 税收的分类 个人所得税: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归中央,其余部分中央分享60%,地方分享40% 资源税:海洋石油资源税作为中央收入,其他资源税作为地方收入。 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分享94%;地方分享6% 城市维护建设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部分归中央政府,其余部分归地方政府 第二节 税收的分类 第三节 课税原则 一、税收原则的发展 斯密的课税原则 瓦格纳的课税原则斯密的课税原则内容 1.平等原则平等原则(principle of equality)是指国民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精神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doc VIP
- 《做一只努力向上的蜗牛》励志教育主题班会.pptx VIP
- Danfoss丹佛斯VLT® HVAC Basic Drive FC 101 SW 4.4x Operating guide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城市更新项目质量管控实施方案.docx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18029.2-2022轮椅车 第2部分:电动轮椅车动态稳定性的测定.pdf
- 《GB/T 18029.1-2024轮椅车 第1部分:静态稳定性的测定》.pdf
- ISO9001-2022质量管理体系风险和机遇识别评价分析及应对措施记录表.docx VIP
- 《GB_T 18029.1-2024轮椅车 第1部分:静态稳定性的测定》专题研究报告.pptx
- 丹佛斯FC101变频器编程手册说明书.pdf VIP
- 丹佛斯FC111参数设置及丹佛斯变频器FC360使用说明.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