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生婆”这行不容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接生婆”这行不容易   1973年元宵佳节,妈妈的大肚子痛起来了。爹赶忙跑到郑宅上街路(浙江浦江),请接生婆郑仙钗来接生。妈妈一时没有把妹妹生下来,接生婆就在我家等候。当晚,在钱柜上临时铺了一张床,我和接生婆睡在一起。因为怕生,我像僵尸一样,直挺挺地躺着,一动也不敢动,久久难以成寐。   小时候,农家妇女大多在家里生产,请接生婆上门助产。干接生这行真不容易。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天气,只要哪家产妇要生了,接生婆接到召唤,就要马上动身,经常是半夜或凌晨被叫醒,匆匆往产妇家里赶。   到了产妇家里,得一直守在旁边,寸步不离,直到孩子出生。如果遇到难产,甚至要守上几天几夜。也有的接生婆还没有赶到,孩子就已经生下了。   接生婆用热水将刚出生的孩子洗干净,穿上早就准备好的婴儿衣服,裹上尿布,再用红绸带包好,放在产妇的身边,就算大功告成了。   接生婆洗完手之后,主人会递上一碗红糖水,一碗长寿面,里面还放有两三个鸡蛋,以示感谢。   有人为了省钱,连接生婆也不请,由婆婆或者隔壁大妈帮助接生。我的一位堂哥,就是我奶奶接生的。   婴儿出生以后,用剪刀将连接母婴的脐带剪断。如果剪刀没有消毒或者消毒不彻底,婴儿容易得破伤风,在三至七天内发病死亡,又叫三日风、七日风、脐带风。   临近三村的产妇都喜欢请郑仙钗来接生,其中有一个缘故,因为跟一般的农村老太婆相比,她是护士出身。   新中国成立初期,郑仙钗的丈夫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做药剂师。当时有一个政策,卫生系统医务人员的家属可以参加培训。于是,她进了杭州的一所卫校,学习护士,兼学接生。   1956年,郑仙钗经过一年半的专业学习,与7个护士一起分配到杭州九溪疗养院。   当时,疗养院里有7个医生,25个护士。作为护士,样样护理工作都要做。   1959年,听到郑仙钗要下放到金华汤溪的消息,她的父母坚决反对。因为她家的成分是地主,人人避之不及,连亲戚也不相往来。原先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已经去参军了,只剩爷娘两个,孤零零的,要求她回到老家。那时候,社会上流行一句口头禅“工人工人,不及农民一根田塍”,她便从杭州回到浦江。   郑仙钗的丈夫是郑家坞公社后葛村人,于是她就到郑家坞公社卫生院上班。当时的卫生院只有5个人,她的职责是挂号、配药,还要接生,月工资17元。等到1966年“文革”开始,她因家庭成分问题,被卫生院一脚踢出,回到郑宅上街路的老房子,开始职业接生婆的生涯。   郑仙钗不仅会接生,还会检查和治疗。她给孕妇检查胎位正不正,7个月以后,用手摸,也用听筒听。如果胎位不正的话,她有一个药方,孕妇吃上三帖中药,三天以后再来检查,胎位就正了。这个药方据说是一位内蒙古的名医送给她的,十分灵验。   当时,大多数产妇要求在家生育,请郑仙钗上门服务;也有到郑仙钗家待产的,有时楼上楼下都住满了孕妇。有一天,她居然接生了5个婴儿,早晨1个,傍晚1个,夜里3个,忙得不亦乐乎。   生育的最大风险是难产。顺产的婴儿都是头先出来,而有的婴儿是脚先出来,就要考验接生婆的经验和水平了。   这时,郑仙钗将手伸进产妇的阴道里,把另一只弯曲的脚慢慢拉直,慢慢拉出来,然后拉一只手,再拉另一只手,最后要托一下婴儿的下巴,头部才能生出来。有时候,发现婴儿的脖子上绕了几圈脐带,需要转动婴儿的身体,让缠绕的脐带松开以后,再生下来。   有一次,郑仙钗给冷水塘沿村的一个产妇接生。等到婴儿生下了,发现脐带断了,而胎盘还留在产妇体内。胎盘一旦吸上去,产妇就有生命危险,吓得她脸色铁青,赶紧把手伸进产妇的阴道里,很快摸到胎盘,慢慢地拉出来,才松了一口气。   如果碰到产妇大出血,只能送县人民医院抢救。我的一位堂房伯母就是因为产后大出血,不治身亡;一位堂房嫂嫂也是产后大出血,后来用救护车送到县人民医院,才死里逃生。   20世纪70年代,上门接生的费用是一元五角钱,外加两三个煮熟的鸡蛋;在家接生的,也是一元五角钱,鸡蛋就没有了,当时在医院生产也是这个费用。   有的穷苦人家连这一元五角钱也付不出,只好把布票卖掉,再来付钱,至于那两三个鸡蛋也是从隔壁邻舍借来的。   护士出身的郑仙钗忙着给乡亲们接生,抢了其他接生婆的生意,于是,有人到公社去举报,说她的户口在郑家坞公社,不在郑宅公社。好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多数人家还是请她接生。   忙碌的郑仙钗也抢了卫生院的生意,她无辜被戴上“黑接生”的帽子,被人举报而受审查,幸亏女婿是镇干部,她才免受上学习班之苦。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农家妇女纷纷到医院的妇产科生产,农村接生婆这个行当逐渐成为历史。   可随着经济的发展,离家打工的外地人也越来越多,因此常常会发生一些离奇的接生事件。   有一个收破烂的安徽人,人称“黑坦”,住在我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