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语文 朱 恒 《静女》《鹿鸣》 一、《诗经》概貌 1、《诗经》六义 《诗经》,中国最早(西周初年——春秋中叶)的诗歌总集,中国文学的源头。 风: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大多数是民歌,最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15国风,共160篇。 “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 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共105篇,分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用于诸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族宴飨。 “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颂之声较风、雅为缓”。——王国维 这些诗篇,就其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赋、比、兴。(详解见写作特色) 2、《诗经》来源及形成 1)采诗说。 2)献诗说。 3)删诗说。 3、《诗经》的内容 1)农事。《七月》、《芣苢》 2)政治批评和道德批评。《伐檀》、《硕鼠》 3)战争劳役。《伯兮》、《君子于役》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为适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4)恋爱、婚姻诗。《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3、特色及影响 1)以抒情为主。(抒情性) 2)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与日常经验。(日常性、现实性) 3)有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政治性、道德性) 但要说明的是,《诗经》的政治性和道德性,在后世经过曲解而被强化了。本来不是直接反映政治与道德问题的诗,包括众多的爱情诗,在汉代的《毛诗序》中,也一律被解释为对政治、道德的“美”或“刺”,变成了儒家的道德教科书。 4)情感平和、克制。一般没有强烈的悲愤和强烈的欢乐,以抒发忧伤之情为主,委婉曲折,波澜起伏,从而形成了《诗经》在抒情表现方面显得细致、隽永的特点。这一特点,深刻影响了中国后来的诗歌。 少数例外,如《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4、表现手法 1)基本句式为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 2)重章叠句。 双声、叠韵、叠句。“关关”、“窈窕”、“辗转” 诗句的反复。 3)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一般陈述和 铺排。《风》中用赋处较少,如《七月》。 大小雅中运用较多。 比:以彼物比此物。 赋、比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最初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上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漂移联想。后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句。 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有特别的兴趣,构成中国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静女 (《诗经邶风》)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 美丽姑娘真可爱,她约我到城头来。 故意躲藏逗人找,惹我挠头又徘徊。 美丽姑娘真好看,送我一只小彤管。 彤管红红闪亮光,让人越看越喜欢。 牧场归来送我荑,荑草美得真出奇。 不是荑草真的美,美人送我含爱意。 “《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毛诗序》 “此淫奔期会之诗也”。朱熹 “此诗刺卫君无道,夫人无德,故述古贤君贤妃之想与。”吕祖谦 “自其邪者而观之,则此诗皆相悦慕之辞也。自其正者而观之,则此诗乃礼法之意也。”林岜 “此民间男女相赠之辞。序以为刺时,欧阳公谓当时之人皆可刺,于本文尚有间矣。毛郑泥“静”字,又不解“彤管”之意,强附为宫壶女史之说。郑、卫男女相谑之诗颇多,而拘拘指为刺其君上,何异痴人说梦也。” 韦调鼎(明)鹿鸣 (《诗经小雅》)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