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杨氏土司墓:一种旧制度的缩影.docVIP

黔北杨氏土司墓:一种旧制度的缩影.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黔北杨氏土司墓:一种旧制度的缩影 雄踞在贵州遵义西北山麓的海龙屯城堡是杨氏土司家族最宏伟的历史遗迹 水库边的寻找   在挖出五色土之前,彭万过了近一年农民般的生活。   除了春节,这个小伙子和贵州省考古研究所的同事们都住在遵义新蒲村里,早上从农民房里出发,就开始在地里转悠:一组去发掘石砌的围墙,一组在围墙范围内,每隔1米打一个梅花孔。他们使用的就是盗墓小说里最常提到的洛阳铲,在菜地里、树林中打几十厘米到几米不等的洞,靠识别掏出的土色来判断有无墓葬。   彭万活动的这片区域,很快就会变成一片汪洋泽国――这里是中桥水库的淹没区,山下的仁江河水正在逐步漫过农地,形成的新水库将变成遵义新浦区的饮用水源。然而,正是因为西临仁江河,面水背山,这里也是一块上佳的风水宝地。   2012年8月,在水库启动之前,贵州省考古研究所在这一片区做了文物调查和勘探,先是清理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播州杨氏29世土司杨烈的墓,随后,又对其东南约200米处的一三室并列的大型石室墓进行了清理发掘,出土的墓志铭显示,这是杨氏第21世杨铿夫妇的合葬墓。   “两座墓都已经被盗过很多次了,墓室外面的封土已经破坏,有几个石室都露在外面。杨烈墓基本上盗得什么都没了,洞里面还清出过现代的饮料瓶、手套什么的。”彭万说。然而这一次,大家在杨铿的墓志记载中找到了一行重要的记录,显示该墓位于“威灵英烈侯墓之右”――在整个播州杨氏土司30世的记录中,只有第14世杨价获封“威灵英烈侯”。沿着这条重要的线索,考古队员们在杨铿墓以西开始了寻找。   “之右”的范围可大可小,调查的范围最初在千米之内,渐渐在农庄中缩小了范围。“我们最终找到了一段围墙,是宋代、明代两种不同构造的墙相叠压,这段墙最后整理出周长有442米,面积有24亩,上面住了好几家人。”队员们判断,古石墙可能是杨价的墓园围墙,与此同时,水库一直在蓄水,水平面不断上涨,留给考古的时间不多了。大家的搜寻范围,也随着第一铲五色土的挖出加快了速度:“考古上,打到没动过的土叫深土,五色土就是各种颜色混合的土,我们就知道底下是动过的了。”   队员们很快确定了一个8米×8米的深坑,找了整整一年时间,最后发现,其中墓址的一角就压在大家睡觉的房子下面。 惊喜的发现   对杨氏土司家族的考古,最早在1953年就开始了。   第一个发现的是13世杨粲墓,那一座大型双石室夫妻合葬墓堪称是石雕艺术的博物馆。此后,15世杨文、22世杨升、24世杨纲、26世杨爱,25世杨辉,以及29世杨烈的墓也逐渐被发掘。这些墓葬最大的特点,都是土坑石椁,一般埋在地下一两米的深度,是大型完整的石室墓。   “这一次很奇怪,最早都钻到了5米深,也没碰到石板。我们很奇怪,怀疑这个墓是不是被盗了。”彭万回忆,研究所讨论过很多次要不要继续挖这个坑,最终结论是继续挖。“外围墙已经弄清楚了,我们找了那么久,起码要把里面的坑弄出来,确定外墙是做什么用的。”在这种忐忑中,终于有一天,一铲子下去带出来一块木头,上面的漆皮让大家确定,这个墓不可能是空的。   而随后的进展远远超过了大家想象,彭万清楚地记得,2014年6月19日,大家第一次发掘出了金馆钉,虽然不敢确定是杨价的墓,但这么高等级的墓葬只可能属于杨氏家族。紧接着,精致的金盏、金梅瓶、金勺、金剑鞘、银制的执壶、碗、烛台、玉杯,以及一个60多厘米宽的鎏金双鱼银洗……一件件完好的金银玉器源源不断地发掘出来。即便是见多识广的老考古队员,当尘土中的银盆打开封盖,满满一盆银器展现在眼前时,依然忍不住啧啧称奇。   跟过去屡经盗扰的墓穴不同,这座土坑木椁墓从来没有被挖掘过,因此也难得完整地保留了全套的殉葬品。男女两个墓室最后共清理出40多件金银器和玉器。几个月后,当我们在贵州省博物馆看到实物时,仍然不得不赞叹金器的精致和完整:时隔近千年,螭首金杯如同刚刚制作出来,依然熠熠生辉,云雷纹镶满了杯口,能看出来杯子有内外两层,咬合处紧实精细。在北京大学齐东方教授的鉴定中,这些高浮雕和夹层做工,正带着鲜明的南宋风格,出土的器物由于类别齐全,几乎涵盖了宋代金银器的主要种类,展示了最基本的面貌。 杨铿墓全景 杨铿墓出土的骑马俑      真正确定出墓主人身份的,正是男室中出土的器物。在历史记录中,杨价其人英伟沉毅,骁勇善战,在南宋时多次参加抗蒙战争。1235年,蒙军围宋军于青野原,杨价率5000兵力抗蒙,解宋军之围。此后,杨价经常出奇兵袭击蒙军,1237年率上万兵力屯守长江南岸,阻退蒙军;1239年派裨将率万名兵力,在石洞峡再次击退蒙军。在此次发掘中,棺椁外出土了金柄环首刀、盾牌、箭簇等兵器,很多殉葬品上刻有“都统使衙公用”、“雄威郎制使公用”字样,这符合了杨价“诏授雄威都统制”的记录。 杨氏家族   “雄威郎制使”的称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