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的震害特点研究摘 要: 本文阐述了高层建筑结构的震害特点的问题。首先总结了目前工程结构地震灾害的一些可能原因。其次,结合近年来各国发生的一些典型的地震灾害,总结了地震造成破坏的特点。最后,对高层建筑的抗震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 高层建筑;地震灾害;损伤 Investigation on Properties of Seismic Responses ofTall BuildingsAbstract: The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tall buildings under earthquake was illustrated in this study. First summarize the possible reasons for the seismic damages of building structures. Furthermore, the observations and collapses of building structures during many typical earthquake events were summarized. Last, give some recommendations to the tall building seismic destruction.Key words: tall building; seismic disaster; damage1 引言地震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强烈自然灾害,其在该建筑物的破坏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地震波在地下传播引起造成强烈的地面运动引起。地震对工程结构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在强烈地震中,严重损毁许多房屋倒塌,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地球每年平均发生500万次左右的地震,其中5级以上的地震约1000次[1]。其中,震级为8级以上、震中烈度在11度以上的毁灭性地震约2次,震级为7级以上、震中烈度在9度以上的大地震约20次,震级在2.5级以上的有感地震15万次以上。1999年9月21日凌晨在我国台湾发生的7.6级地震,死亡人数达2103人,总死伤人数超过1万,房屋倒塌上万,造成的震害和对经济的破坏作用十分巨大[2]。可能造成严重危害人类的年均地震约10次左右。地震通常可在几秒至十几秒的瞬间释放极具破坏力的巨大能量。由于成灾速度极快,地震发生极具复发性不确定性,这是地震导致严重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地震巨大能量的释放通常是几秒钟至几十秒钟。由于快速成灾,地震复发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是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中国是世界上有地震历史记载最丰富的国家,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约有4 000多年。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是明嘉靖四年(1556年)陕西关中(华县)8级地震,其震中烈度达到11度,死亡人数有名可查者就达82万余人,是有记录的世界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灾害。自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破坏性地震2 700多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9次,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560余次。上个世纪全球两次造成死亡20万人以上的大地震均发生在中国分别是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地震(死亡23.4万人)和1976年唐山7.8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死亡24.2万人)。地震灾害已经成为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3]地震灾害的严重程度及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的大小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如地震的震级、发生地点、发生时刻、震源深度、地震类型,城市对地震的设防情况,建筑物的建筑质量、场地条件、抗震能力、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的种类与规模,以及防灾减灾意识的高低等等。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因此,通过总结现有地震中建筑结构的破坏特点并对后续的结构防灾减灾设计进行指导、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已成为工程结构防止地震灾害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地震的严重程度、伤亡程度和经济损失取决于许多因素,如地震震级,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地震设防、地震类型、震源深度、建筑质量、场地条件、抗震能力和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的规模,以及防灾减灾等的认识水平。如今的科技水平还无法准确预测地震。因此,总结现有建筑结构和地震的特点,通过人们总结的结构防灾减灾设计规范对结构进行抗震设计设计是工程结构防止地震破坏有效的方法。在本文中,收集损害的原因信息,总结共同的特点,为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和减轻结构破坏提出一个明确的概念,具有一定的参考值。2 高层建筑震害原因2.1 高层建筑概念高层建筑即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在美国,24.6m或7层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日本,31m或8层及以上视为高层建筑;中国自2005年起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m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4]2.2 高层建筑常见的结构形式高层建筑常用的结构形式按找材料性质可分为钢筋钢结构体系和混凝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