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二轮复习建议.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生活》考纲解读讲座稿 惠安崇武中学 陈志伟09.3.10 第一部分 考点变化及新旧教材变化分析(略) 第二部分《文化生活》二轮复习建议 一、以课为单位的单元主干知识建构 是什么?①表现: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第三课: ②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文化多样性 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理解】 怎么样?——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理解】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和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了解】——建设学习型社会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理解】 二、构建知识模块间的联系 (一)、《文化生活》内部知识的迁移 例1: 例2:【构建以“文化”为主线的主干知识复习思路】 文化——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中华文化——大众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二)《文化生活》与其他必修模块的整合 1、与《经济生活》的整合:①注意经济意义的题型,如发展文化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文化创新的经济意义;②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企业文化建设的经济学意义——调动员工积极性,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等等。 2、与《政治生活》的整合:①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文化与经济力、科技力的关系);②文化霸权主义的时政体现【萨科齐的西藏人权观】及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建立国际新秩序;③文化素养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关系;④政府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的体现;等等。 3、与《生活与哲学》的整合:①意识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反作用等不同哲学模块体现文化反作用的题型;②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量质变,内外因;③文化多样性——联系多样性、普遍性和客观性;④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抗震救灾精神和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⑤对待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对待外来文化:吸收、借鉴,改造与剔除——矛盾的对立统一;辩证否定观。等等。 三、结合时政专题,构建时政主导下的复习模式 例1:“5·12”汶川大地震——抢险救灾过程凝结的民族精神——其辐射意义 时政关注:胡锦涛主席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尤其是对抗震救灾精神的总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考点分析: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和人具有促进作用。 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源自于社会实践,对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核心。 注意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表述。 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为什么和怎么样?) 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升华第一,抗震救灾精神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指导地位。第二,抗震救灾精神坚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第三,抗震救灾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第四,抗震救灾精神深化了公民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认同。 (一)2007年和2008年度课改省份《文化生活》涉及到的考点 2007年 文化对人的影响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文化的作用及文化建设的意义 (二)2009年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近几年高考卷特点: 1、注重对基础知识和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难度值不是很大,所占分值在15%左右。 2、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认识文化现象,把握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对文化现象进行鉴别和选择的能力。 09年高考命卷预测: 1、难度值应该变化不大,但考查的知识面会有所增加,分值会在15—20分之间。 考纲模拟卷选择题3题+主观题8分=20分 2、时政背景材料的选择面会更广,因此,考查的题型会有所创新,将较为明显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特点。应该注意漫画型试题、辨别观点型试题及综合探究型试题。 3、注意关注地方文化资源的相关材料。 4、注意主观题设问的“生活化”特征。(省单科质检) (三)典例剖析 【考查基础及主干知识的迁移延伸】 例:2008年12月16日,云南师范大学的彭国均教授就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问题表示“在学校中加强文言文的教学很有必要,这不是复古,也不是赶时髦,而是普及传统文化的救急措施。(1)下列关于传统文化表述正确的是 传统文化打上了历史的烙印②传统文化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③传统文化只存在于历史中④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 ③④

文档评论(0)

maritime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