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厥阴病脉证并治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厥阴病脉证并治 Treatment of Jueyin disease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熟悉厥阴的生理。 2.掌握厥阴病辩证纲要。 3.掌握吴茱萸汤证、当归四逆汤证的主证、病机、治法、方药。 4.背诵原文326、378、351条。 一、概述 (一)厥阴的生理 1.厥阴的含义 《灵枢·阴阳系日月》:“此两阴交尽,谓之厥阴。”  意思是阴气发展到最后阶段,开始向阳的方面转化。 2.经络 《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下膈历络三焦。 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3.脏腑 手——心包:代心用事 1)厥阴 足——肝:主藏血,主疏泄,喜条达 合筋脉,开窍于目 肝寄相火,心包藏相火。 心包之火以三焦为通路,下达于肾,使肾水温暖以涵养肝脏。厥阴肝木又上济心之君火,君火与相火唇齿为邻,相互为用。 (二)厥阴病 1.含义 是机体抗病能力减弱,感受外邪后,引起厥阴所属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紊乱所致的较为复杂的一类病证。 4.厥阴病的治疗 因证而异,“寒者温之,热者清之”或寒温并用。 上热下寒证—清上温下(乌梅丸) 厥阴寒证 —温经养血,或温胃降逆(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 厥阴热证 —凉肝解毒(白头翁汤) 厥、呕、哕、利诸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5.厥阴病的转归预后 厥阴正复邪去—有向愈之机 厥阴阳复太过—痈脓、便血或喉痹等热证 阳亡阴竭—预后不良 第一节 厥阴病辨证纲要 【原文】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326) 消渴:口渴能饮,消耗了大量的水液而不解渴。厥阴郁火消灼津液。 气上撞心,心中疼热:感到心胸有一种灼痛样的感觉,而且有气上冲。厥阴郁火上冲。 善饥:厥阴郁火犯胃。 不欲食:肝郁乘脾,脾气虚寒,失于运化。 食则吐蛔:脾虚肠寒,蛔虫喜温避寒而上行。 下之利不止:苦寒攻下,必然就会更助下寒而造成下利不止。 【主证】症状复杂多变,有寒有热。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病机】厥阴相火郁遏,寒热错杂。 【治法】观其脉证,随证治之。清上温下。 【意义】厥阴病寒热错杂证提纲,凡具此脉证者,可诊断为厥阴病。 注意:消渴不等于糖尿病。 区别:本证消渴与太阳蓄水证消渴? 第二节 厥阴病本证 一、上热下寒证证治 【原文】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蚘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338) 脏厥 病因:少阴进一步到厥阴 病机:少阴真阳衰竭,厥阴相火衰竭 脉证: 脉微而厥:肾阳虚衰,阴寒内盛之象。 至七八日,肤冷:迁延日久,则阳更虚而阴寒益盛。不仅四肢厥逆,而且周身肌肤皆冷。 躁无暂安时:躁动不安,没有片刻安宁。弱阳与阴寒相争,乃真阳将绝,脏气衰败之证。 蛔厥(上热下寒证) 吐蛔—有蛔虫内扰。 脏寒—脾脏虚寒,实为肠中虚寒。 病者静而复时烦,须臾复止—时作时止,蛔虫内伏不扰,则疼痛、烦躁消失。 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若病人进食,可引起蛔虫扰动,不仅疼痛,又生烦躁,且可致胃失和降而发生呕吐,蛔虫有可能随之吐出。 蛔厥(上热下寒证) 【病机】厥阴相火郁遏(寒热错杂证) 【主证】吐蛔病史;以腹部、胃脘疼痛为主,时作时止;手足厥冷常在痛剧时发生;进食后出现疼痛与呕吐。 【治法】清上温下,安蛔止痛 【方药】乌梅丸 久利 病机:寒热错杂,虚实并见 特点:长期慢性腹泻(容易被诱发,常见情绪,外界环境变化) 蛔厥与脏厥鉴别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去皮) 蜀椒四两(出汗) 桂枝六两(去皮)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

文档评论(0)

daoxbivi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