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思维的功能 1.认识功能:超越时间和空间,扩大认识 2.学习功能:理解知识,掌握技能 3.创造功能:发明创造的手段 4.调控功能:调节控制所有活动 四、思维的种类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将儿童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儿童以感觉、运动认识世界,“客体永存性”概念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语言迅速发展,运用符号从事简单的思考活动 思维具有片面性(注重一方面,忽视其他方面)在长度、体积、数量方面不守恒 思维“自我中心”:认为别人的思考方式与自己的完全一致。 “三山实验”、“左右” 泛灵论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能运用符号进行有逻辑的思考活动 思维具有可逆性,在长度、体积、数量方面具有守恒性 思维“去自我中心” 四、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思维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运用概念解决问题。 2.表示形式:实词 词与概念并非一一对应关系 3.概念有内涵和外延:成反比 4.概念种类: 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 5.概念会变化 2.创造想象:不是根据别人现成的描述而是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在科学研究、文艺创作、技术发明中具有重要作用,与人的创造性思维紧密相连。 3.幻想: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1)积极幻想(理想):符合社会规律和要求的,在现实中可能会实现的幻想。动力 2)消极幻想(空想):不符合社会规律和要求,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幻想。阻力 三、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1.积极主动性 2.求异性 3.发散性 4.独创性 * * 第七章 思维与想象 ☆思维的概述 ☆想象的概述 ☆创造性及其培养 思维的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 (一)定义 :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二)特征 1. 间接性 :借助“媒介” 2. 概括性 :一类事物 三、思维与言语的关系 (一)联系:思维是言语的内容,言语是思维的工具。 (二)区别:思维不是言语,言语也不是思维。 二者并不是同步发展的。 (一)按思维方式和性质分 1. 动作思维:动作、3岁前 2. 形象思维:形象、4-7岁 3 .抽象思维:概念、17、18岁 个体发展的顺序:动作—形象—抽象 (二)按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和数量分 1.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答案多个 2.集中思维:求同思维,答案一个 (三)按思维创造性程度分 1 .再造思维:常规思维,惯有的方式 2 .创造思维:独创,新异的方式 五、思维的过程 (一)基本过程:分析与综合 分析:把整体分为部分 综合:把部分组成整体 (二)具体表现 1. 比较: 确定事物之间异同和关系的思维过程 2.抽象: 把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加以区别,并提取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 3.概括: 把抽取出来的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 通过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 4.具体化: 用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5.系统化: 对事物进行分类,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思维的形式 (一)概念 1 .含义: 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二)判断 1.含义: 肯定或否定事物某种属性的思维形式 2.表现形式:句子、反映概念间的关系 3.种类: A 肯定和否定 B 正确和错误 C 直接和间接 (三)推理 1.含义: 从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过程 2.表现形式:句群 3.种类: A 归纳推理 B 演绎推理 、思维的品质 1. 广阔性:思维的广度,全面细致的考虑问题(旁征博引) 2.深刻性:思维的深度,深入事物内部去考虑问题(好学深思) 3.灵活性:思维活动根据客观情况变化而变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敏捷性:解决问题的速度(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5.独特性:独立思考,不受别人暗示和干扰(出奇制胜) 想 象 一、想象的概念 1.想象的含义: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2.想象的结果:产生新形象 新形象的特点:A 现实中存在,但人未经历过的 B 现实中尚未有,但将来可能有的 C 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 3.想象的过程:粘合、夸张、典型化、联想 .想象的材料:表象 二、想象的作用 1. 预见作用: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活动方向 2.代替作用:实际需要不能满足,相象代替满足 3.调节作用:改变人体外周部分机能 三、想象的种类 (一)根据有无目的,是否需要意志努力 1.无意想象:无目
文档评论(0)